长江商报报道,2月21日,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99.5%报价75500-77500元/吨,均价76500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持平;工业级碳酸锂99.2%报价73000-75000元/吨,均价74000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持平。本周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酸锂99.5%周均价报76500元/吨,跌400元;工业级碳酸锂99.2%周均价报74000元/吨,跌250元。
本周(2.17-2.21)碳酸锂现货价格维持平稳,市场正处于淡旺季交替阶段,整体行情较为平稳。目前市场面临供需双减的局面,市场供需平衡略微偏向库存累积。下游企业复工后主要消化节前补货,节后成交动力减弱,现货市场询价冷清,成交量有限。但由于成本端支撑,持货商让价空间有限,部分厂家接受实单议价,但数量不多,下游长协订单占主导,散单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供给端:复工产能释放与进口增加形成压力
成本端,近期锂云母精矿价格小幅上涨,增加了碳酸锂生产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今年碳酸锂市场供应过剩压力依然显著。海外锂矿项目推进数量庞大,加上对原料的强劲需求,推动了矿山复产和增产,长期来看,随着矿山复产和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碳酸锂生产成本有望下降。尽管短期内海外矿价可能企稳,但整体成本上涨预期为碳酸锂价格提供了支撑。
春节后复工复产对碳酸锂市场影响显著。数据显示,上周国内碳酸锂产量增加2120吨,达到14612吨,锂辉石和云母端产量也恢复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云母提锂和锂辉石提锂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海外进口碳酸锂持续到港,市场供应量稳步增长。
据调研,年后环保检查可能从锂矿端扩大到冶炼端。但由于去年已进行严格的环保检查,中大型锂盐厂环保方面均已达标,非主流产能占比也较小,因此本次检查对供应的实际影响可能有限。此外,随着龙蟠时代、万载时代等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天齐锂业代工订单的预计签订执行,供应收缩现象有望得到扭转。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社会库存经历连续15周去库后出现小幅累库拐点,但绝对量仍不明显,表明市场供应量增加的同时,需求端支撑依然强劲,库存水平并未大幅上升。
进口方面,智利海关数据显示,1月智利出口至中国的碳酸锂规模为1.91万吨,环比增加43%,这批碳酸锂预计2-3月到达国内,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量。
需求端:下游排产降温,终端消费旺季将至
需求端,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延续,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持续动力,正极材料厂商订单量依然较高。但春节后市场需求韧性有所下降,部分下游电芯厂2月磷酸铁锂采购量小幅减少,预示着市场需求的微妙调整。在上游复产增加的背景下,部分材料厂的刚需开始通过客供途径满足,可能削弱了下游的直接采购需求。
目前,下游市场对碳酸锂采购普遍谨慎观望。受春节假期和消费淡季双重影响,2月正极材料排产量显著下降。磷酸铁锂排产量预计下降14%,三元材料排产量可能环比下降10%。这反映了市场需求短期受到抑制,部分中小型磷酸铁锂厂减产。
下游材料厂采购更加谨慎,多数企业仅维持刚需补库,整体备货意愿不足,观望态度可能源于对市场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多数企业等待价格进一步下探后再采购,加剧了市场需求波动性,对碳酸锂价格影响复杂。
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方面,2025年1月数据也呈现特点。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产量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但环比下降35.1%;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但环比下降42.9%。尽管渗透率达41.5%,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但环比大幅下降仍显示市场需求波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1月全国汽车市场走势分化,呈现乘强商弱走势。新一轮补贴政策落地后,前期挤压的购车需求在年前集中释放,导致1月零售高于预期。政策发布前,市场热度低,消费者观望,1月初车市疲软,政策落地后,消费者解除观望,市场热度快速增长,消费类乘用车在春节前消费保持较好态势,而商用车市场出现强力去库存的产销下降特征。
综上,成本端上涨提供支撑,但进口碳酸锂持续到港和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加剧锂盐供应过剩,下游市场谨慎观望和采购策略调整导致需求波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进入“金三银四”消费小阳春,有望带来产销增长,从而带动碳酸锂需求增量。短期供需基本面偏弱,碳酸锂价格走势难有大幅向上突破动力,或将维持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