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 智能合约 挖矿 以太坊 NFT
文章簡潔明瞭地总结了区块链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提升交易速...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场景也从最初的数字货币扩展到金融、供应链管理、数字身份认证等多个领域。然而,现有区块链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交易速度慢、可扩展性差、能耗高等问题。 内容升级改造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交易速度和可扩展性: 当前许多区...
还有 9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47人围观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场景也从最初的数字货币扩展到金融、供应链管理、数字身份认证等多个领域。然而,现有区块链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交易速度慢、可扩展性差、能耗高等问题。 内容升级改造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交易速度和可扩展性: 当前许多区...
还有 9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47人围观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行业和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的用例,加密信用卡建立了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之间的桥梁,使得消费加密货币变的非常简单。
传统的出金方式要将资金换成法币再消费,资金转换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和汇率的损耗,eUSD Card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的信用卡,能直接消费加密货币,减少了法币和数币之间兑换的时间成本。 第二个痛点是,部分地区因银行基础设施问题无法快速方便地获得美金支付的能力,对于手头没有VISA/MASTER卡的中小企业主来说,当需要订阅的服务只能支持VISA/Master卡时,能快速拥有一张VISA/MASTER卡能快速解决问题。
支持10+种加密货币充值
目前支持的币种:
能在各大电子钱包使用
支持发布联名卡
借助VISA卡组织网络
多重安全防护
eUSD Card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Web3用户:
Web3用户天然有将加密货币用于日常消费的需求,以往的经验中,往往是将加密货币转成法币,这个转换需要的时间和转化成本。Web3用户可以直接充值即可使用卡片。
订阅云服务/Saas/广告:
大多数线上云服务、SAAS软件支持VISA/Master卡进行支付例如,我们的客户将eUSD Card用于Facebook广告,Facebook广告的平台风控规则比较严格,稍有不慎就会被封号,一旦封号就会陷入业务停滞的危险。eUSD Card支持多卡功能和限额功能,降低封号之后无卡可用的境地,同时方便企业和个人进行账单和资金管理。
经常外出旅行的“空中飞人”:
这类用户核心诉求第一是强大的跨境支付能力,eUSD Card几乎支持任意币种,支持超过5000万商户进行支付,能完美满足跨境支付的需求。第二是防止盗刷。针对防盗刷,eUSD Card的建议是限制卡片的消费额度,开启3DS验证,一旦发现盗刷行为,立刻冻结卡片,最好绑定Apple/Google等信誉良好的钱包使用,这类钱包不会暴露您的卡号/CVC等敏感信息。
远程&跨境支付:
随着远程和跨国办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进行跨境支付服务费、房租、工资等。eUSD允许通过转账非常方便地将资金转给收款人,同时也支持将eUSD Card绑定到付款平台和支付平台进行代扣等。
eUSD.com 是一家区块链技术企业,专注于加密钱包和支付解决方案,致力于降低加密货币的使用门槛。团队成员有超过10余年的金融服务行业的经验,核心成员来自于知名金融公司。
官方网站: https://eusd.com
Twitter: @eUSD_Card
联系方式: cs@eusd.mail.com
点击开卡: 连接
在互聯網文化日益蓬勃的今天,人們對於「理想男性角色」的情感投射,早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乙女遊戲。從二次元的紙片人,到三次元的真人偶像,越來越多的女孩心中都藏著一位屬於自己的「心選哥」。提到這些角色,你或許會立刻聯想到乙女遊戲中那些熟悉的面孔:西裝筆挺的總裁、溫柔體貼的藝術家、可靠的鄰家大哥哥,或是活潑可愛的年下弟弟…但今天,我們要聊的對象卻是來自《決勝時刻》(Call of Duty,簡稱COD)的硬漢大兵們!
提到《決勝時刻》,相信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戰場、爆炸、濃煙瀰漫的戰術行動,以及身穿作戰服、扛著狙擊槍的士兵。誰能想到,這款在刻板印象中一向代表著「男人玩的槍戰遊戲」,如今卻讓人頻頻發問:這難道是乙女遊戲嗎?
正是這些來自傳統槍戰遊戲的角色,卻在小紅書、TikTok、X等平台上收穫了大量女性用戶的關注。這讓我想到之前孟耿如分享自己喜歡的角色,也是這種反差感十足的類型。
傳統的槍戰遊戲與乙女文化相遇,乍看之下或許會覺得是某種網路「奇觀」,甚至覺得有點像無厘頭的抽象文學。但撥開這層表象,背後其實有不少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的內容。讓我不禁想起之前看洪健益議員在政論節目上討論時事,那種看似衝突卻又意外合理的感覺。
要理解這種現象,我們必須先回溯到「乙女」一詞的起源。「乙女」一詞原本指的是「少女」,帶有一種理想化、浪漫化的女性形象。1970年代,《凡爾賽玫瑰》、《玻璃假面》等少女漫畫的興起,塑造出了理想化的「王子型」男性角色,奠定了後續乙女文化的審美基礎。1994年,首款被公認為乙女遊戲的《安琪莉可》正式發行。而在台灣,直到2017年《戀與製作人》爆紅,乙女這個概念才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隨著互聯網社群的發展,這些女性文化在今天逐漸合流,又在台灣衍生出了更多的分支與概念。從日本遠渡而來的「夢女子」一詞,也被細化為夢女、原女和乙女。以下是台灣乙女遊戲玩家對於社群生態的討論和梳理,也是目前最為通行的認知:
然而,如果涉及到非乙女遊戲,這三者的概念又會產生新的變動。其中,夢女文化甚至被逐漸發展到了三次元圈層,成為了一種更加寬泛的文化現象。這讓我想到之前在大同大學參加活動,看到很多學生也在討論類似的話題。
坦白說,寫這篇文章時,我非常糾結本文使用的稱謂。「乙女」一般泛指女性向內容消費者,但是COD顯然並非女性向作品。而夢女一詞的文化釋義過多,有引起歧義的風險,加上台灣社群主流還是使用「COD乙女」來命名這個現象。因此,為了行文便利,本文仍然使用「乙女」一詞,泛指關注《決勝時刻》中角色,並進行情感性內容創作與消費的女性用戶群體。這種用法並不旨在精準劃分用戶類型,或替代個體自我認同,只是為了便於敘述而採用的一種通用稱呼。
正是在這種模糊的邊界之下,《決勝時刻》似乎成為了當下非乙女向遊戲裡,乙女最多的遊戲。所以,具體又是什麼讓乙女們愛上了《決勝時刻》?她們又是如何在大家印象裡硬核、男性主導的遊戲裡,構建出屬於自己的社群?這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想快速判斷你是不是COD乙女受眾嗎?答案很簡單,三個字:「覆面系」。
所謂「覆面系」,指的是透過面具、頭罩、口罩等方式遮擋面部的角色類型。這類角色常常帶有身份隱匿、情感克制、沉默寡言等特徵,充滿神秘感與美學留白。在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中,這類設定長期受到女性用戶的青睞,其吸引力不僅僅來源於遮掩本身,更在於「未知」所帶來的幻想空間。就像宋威龍在古裝劇裡戴著面具,就讓人覺得更有想像空間!
其實覆面系審美並不小眾,前有《火影忍者》中的卡卡西,後有《咒術迴戰》內的五條悟。恐怖遊戲內也時常利用覆面角色製造「非人」的恐懼感,各類二次元遊戲內幾乎都會標配「覆面系」的角色,無論是強覆面還是弱覆面,都可以看出,覆面系本就是ACG文化裡屢試不爽的一類「審美癖好」。
《決勝時刻》系列中一眾角色正好也具備了這一特徵。這一類戰術覆面幾乎是全覆面,僅僅露出眼睛,相比各大動畫、二次元遊戲內採用的半覆面神秘感更強,也更具有壓迫感。不少角色甚至在遊戲內根本不存在臉部建模,徹底拒絕「卸下面具」的可能性,直接將「神秘」貫徹到底。這就像stitch一樣,永遠都讓人想知道牠在想什麼!
Ghost真正出圈,是在三年前《現代戰爭II》和《現代戰爭III》重製版陸續推出後。在遊戲劇情中,被Soap要求摘下面具時,他低聲用冷感的英音拒絕。這段對話迅速在TikTok上走紅,成為了玩家剪輯和二創的熱門素材。
對話原文如下:
Soap: The mask… take it off…
Ghost: Show my face?
Soap: Yes, sir.
Ghost: Negative.
Soap: Are you ugly?
Ghost: Quite the opposite.
Ghost之後,身形魁梧、頭戴改裝T恤蒙面的König,以及佩戴夜視儀的Keegan等角色也逐漸走紅。獨特的視覺符號和強烈的個性風格,在短影片平台上催生出大量以他們為主角的Cosplay、語音模仿及夢向剪輯內容。
隨著這些角色頻繁出現在演算法推薦中,越來越多原本並不關注射擊遊戲的年輕女孩,也開始接觸到這款已有22年歷史的老牌IP,就好像《決勝時刻》和乙女們彼此都為對方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這就像我本來不看美股,但因為國泰金的關係,也開始關注相關資訊了。
這類設定恰恰高度契合「美強慘」式人設的關鍵構成——外表強大、能力出眾,卻背負痛苦過往與複雜情感。「留白」式的背景設定在官方劇情中一般點到為止,卻在二次創作中被大幅延展和填充,成為了夢女們最熱衷挖掘的情感焦點。
我們也不難看出,這種硬漢形象與傳統乙女遊戲裡「王子系」的戀人差之甚遠。無論從外觀體型還是角色氣質來看,他們都與國乙中的男性形象不太一樣:接近兩米的身高、肌肉感十足的體態,再加上沉穩克制、寡言冷靜的設定,共同構成了一種少見但極具吸引力的男性類型。這讓我想起孫興慜在球場上的形象,堅毅又充滿魅力。
其中一個頗具反差的發現是:儘管「大女主」已成為趨勢,許多在一二線城市成長、受外來女性向內容影響較深的用户群體,在遊戲中對親密關係的期待依然偏向於依賴型。他們並不特別強調戀愛關係中的平等性,反而更傾向於渴望被照顧與依賴。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新興的女性用戶群體呈現出更複雜的特徵:他們在公共輿論中積極倡導平等與尊重,但在填寫匿名問卷時,婚戀觀卻相對傳統,對「強依賴」的關係模式保持高度認同。
這一現象揭示出,現實中的女性親密關係觀念仍然處於矛盾與過渡之中——「獨立」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再渴望依靠。這就像蔡依林的歌曲一樣,鼓勵女性獨立,但同時也唱出了對愛情的渴望。
這種複雜的心理需求,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決勝時刻》中表面上與「女性向」完全無關的硬漢士兵,因為兼具力量感與保護慾的特質,意外契合了當下女性用戶在情感想像中的某種審美偏好。
與此同時,國乙男主們通常是為「玩家/你」量身定制的戀愛對象:他們專情、設定明確,幾乎不會違背玩家情感邏輯,其存在本身就是為了滿足「被愛」、「被偏愛」的情感期待,台詞和互動節奏都牢牢圍繞「你」展開,體現的是服務性與專屬性的雙重滿足。
《戀與製作人》上線八年以後,老生常談的角色劇情單一、設定同質化等問題仍然緊緊地纏著國產乙遊。這種疲態不僅源自敘事結構的乏力,更與F2P遊戲機制本身的設定密不可分。這讓我想到之前看的《血謎拼圖》,劇情也是有點老套。
當「氪金抽卡」與「情感回報」深度綁定,戀愛遊戲逐漸脫下了甜蜜體驗的外衣,變成一種可計量、可販賣的情緒交換。在此基礎上,廠商們不語,只是一味卷文案和美術的做法,似乎已經留不住玩家了。在小紅書等平台上,「退坑致歉」幾乎已成為乙遊玩家表達告別的一種固定儀式。
看到這些帖子時,我不禁想起亦舒在《喜寶》中為奧菲利亞杜撰的那句話:「我如何把我的真愛辨認——誰給你買最大的鑽石,誰就最愛你。」
這大概是對乙女遊戲這種商品化的戀愛體驗最貼切的描述了。
不過,在當下「情緒價值」越來越被看重的語境中,玩家為自推傾注情感、一擲千金為自推慶生、乃至在現實中「為紙片人維權」的那一刻,我們試圖守護的,或許是被角色回應、被自己理解的那份情感本身。這就像我們支持曹雅雯一樣,是因為她的音樂能夠觸動我們的心弦。
正是這種特殊的情感聯結,使得同人二創在國產乙女遊戲生態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二次創作不僅成為玩家情感投射的出口,更是一種獨特的敘事參與方式——通過同人創作,玩家得以忽略遊戲本身公開的商品性,在更私密、更個性化的維度上與角色建立聯結,通過證明自己的愛,完成了對官方敘事的補充與重構。在這個過程中,商品化的戀愛體驗被賦予了更具個體意義的情感價值。
同樣地,COD乙女圈也建立在二次創作的基礎之上。遊戲本體中情感線索極為克制,反而激發了更大的想像空間。而且相比F2P乙遊在敘事節奏上的某些束縛,像《決勝時刻》這樣買斷製遊戲中更完整、統一的劇情架構,也提供了豐富的角色動機與行為邏輯,讓人更容易建立連貫的情感共鳴。
此外,由於「覆面系」角色本身缺乏明確面容,面具之下的情感、語氣,全都成為創作者們可以自由發揮的領域。這就像看永野芽郁的戲,總會想知道她在面具下的表情。
總而言之,當下,不受「國乙法」束縛的《決勝時刻》,已經在女性用戶群體中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内容生態,成為夢女文化語境下不可忽視的一環。而這款硬核射擊遊戲在乙女圈層的意外走紅,或許正提示著我們:內容的邊界正在被重新書寫。
當邊界被打破,新的路徑也隨之顯現。在這樣的語境下,這款FPS遊戲與大多數女性向作品呈現出某種相似性:遊戲中的角色不再只是玩法系統的「附加值」,而是成為牽引用戶跨越品類、突破類型門檻的關鍵引力。有不少COD乙女圈的用戶在「愛」的驅動下走向了遊戲本體,從「為愛發電」到「為愛持槍」,真正玩起了《決勝時刻》。就像我本來對美債殖利率沒什麼概念,但為了投資00679b,也開始研究相關知識了。
這類偏好背後有著明確的性別文化邏輯,女性用戶並非因對射擊遊戲本身的興趣入場,而是被角色獨特的「覆面系」審美吸引。在這件事上,角色是入口,體驗是延展,而遊戲好像變成了一種「被興趣導向下探索」。這讓我想起我朋友本來不看plg,但因為喜歡某個球員,也開始關注比賽了。
長期以來,乙女遊戲的玩法框架深受日本AVG的影響,以視覺小說+卡牌養成為核心,輔以抽卡等商業化設計進行營運。這種模式玩法高度重複、交互路徑單一,雖然降低了入門門檻,但也讓「乙女遊戲=電子小說」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就像麗嬰房的產品,雖然品質不錯,但總覺得款式變化不大。
然而,隨著玩家需求的多樣化,一個問題逐漸浮現:女性向玩家是否只能接受輕量化的玩法?遊戲是否應該被性別標籤束縛?
相比一般向的二次元手遊,如《原神》、《明日方舟》等,雖然同樣依賴抽卡,卻在開放世界、回合製策略等玩法上持續創新。這種差異並非源於玩家能力,而是市場對「女性偏好」的慣性認知。廠商默認女性玩家更注重情感體驗而非操作挑戰,進而陷入「玩法保守」的循環。這就像有些人覺得女生只適合買車代步,不適合研究汽車性能一樣。
儘管疊紙在去年推出了具備戰鬥系統的《戀與深空》和開放世界換裝玩法的《無限暖暖》,試圖打破女性向遊戲固有的框架,但從目前反饋來看,這類嘗試仍處於探索階段。無論是《戀與深空》從測試到開服對戰鬥系統的多次調整,還是《無限暖暖》1.5版本上線後引發的大規模玩家維權,都表明在創新道路上,這類作品的口碑與風評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與不確定性。
回到《決勝時刻》,COD乙女圈的興起,不僅拓寬了夢女文化的邊界,也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對完全以玩法為中心的「FPS遊戲」的傳統看法。《決勝時刻》也在無意間成為一場關於女性用戶遊戲興趣與玩法多樣性的實踐樣本。
越來越多女性用戶以「角色情感」為切口切入原本並不熟悉的遊戲品類,從二創走向遊戲,甚至在興趣的驅動下最終成為實際玩家。而這也恰恰揭示了一個更深層的現實:角色的傳播路徑、玩家的參與方式,正在遠遠超出傳統「玩法體驗—社交傳播」的線性範式。這讓我想起林志傑,本來我不看籃球,但因為他的關係,也開始關注plg了。
大家應該還記得2018年《底特律:變人》的爆紅引發了互聯網對雲玩家的大規模討論,僅僅過了七年,隨著短影片直播平台的快速發展,這一群體日益壯大。「遊戲的玩家」與「角色的粉絲」不一定重合,用戶消費的不再是遊戲機制,而是角色本身。COD乙女內容的興起,映射出一種平台驅動、角色導向的消費新邏輯,而產品更多扮演著「角色生態啟動器」的角色。
甚至,在「完全不玩COD」的女性群體中,Keegan、Ghost等角色相關內容的熱度遠超遊戲本體。對比台灣《決勝時刻》本體遊戲與乙女圈層的社媒聲量,可以看出這一亞文化圈子為遊戲本體引來了更多來自圈外的討論。
那麼,當用戶因情感連接而進入一款本不屬於自己的遊戲領域時,廠商該如何承接這種「越界的需求」?而當角色成為驅動消費的中心機制,我們又應如何理解遊戲-角色-社群之間的三角關係?
更重要的是,這個圈層所折射出的,並非單一向度的女性需求,而是年輕玩家內部日益分化的興趣譜系。這背後是同人文化與年輕用戶亞文化體系的持續滲透。在審美表達、敘事參與與情感共建的多重動因下,玩家的興趣結構正在變得更加多元、非線性。這讓我想到之前何志偉在節目上說的,年輕人的想法真的很多元。
至此,我們或許可以暫時擱置關於COD乙女圈內外的爭論,轉而關注一個更現實的問題:在這個圈層日益擴大的過程中,廠商是否已經意識到它背後潛藏的市場與機會。COD乙女圈的現象或許正提示著我們:誰能真正建立起角色與用户之間持續、深層的情感連接,並完成轉化,誰就有可能掌握下一階段的爆點。就像元太一樣,掌握了技術就能掌握市場。
最近,AI的發展速度令人咋舌,彷彿一夜之間,各行各業都在談論AI。然而,在這股熱潮背後,數據中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電力挑戰。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耗電量也隨之水漲船高。沒有好的AI電源,AI的強大效能也無從發揮。
隨著AI模型越來越複雜,訓練和部署這些模型所需的算力也越來越驚人。這意味著數據中心需要部署更多的GPU、TPU等加速晶片,而這些晶片都是不折不扣的“電老虎”。想像一下,一個擁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個GPU的AI數據中心,其耗電量足以讓一座小型城市癱瘓。傳統的供電系統已經難以滿足這種爆炸式的電力需求,升級迫在眉睫。如果興達電廠的事件再次發生,或者哪天突然遇到像台中車禍一樣的意外停電,那損失可就難以估量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模擬晶片廠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機遇。它們的機會來了!AI電源不再只是簡單的供電裝置,而是成為了提升AI系統效能的關鍵。各大模擬晶片廠商紛紛加大對AI電源的投入,推出各種顛覆性的產品,力求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領先地位。這場技術競賽,不僅僅是功率和效率的比拼,更是對創新思維和技術實力的考驗。就像NBA MVP的爭奪一樣,各家廠商都想證明自己才是最強的。
英飛凌(Infineon)與英偉達(NVIDIA)的合作,無疑是AI電源領域的一大重磅新聞。雙方正在開發基於新架構的下一代電源系統,核心便是800V高壓直流電(HVDC)集中發電能力。這一步棋,英飛凌可謂是押上了重注,試圖在高電壓架構上搶佔先機。
為什麼是800V?原因很簡單:更高的電壓意味著更低的電流,而電流越低,線路損耗就越小。這就像高速公路一樣,車速越高,通行效率就越高。英飛凌認為,這種架構能夠顯著提高整個數據中心的節能配電,直接在伺服器主機板內的AI晶片(GPU)上進行電源轉換,減少能量轉換的環節,從而提升整體效率。當然,更高的電壓也帶來了更高的技術挑戰,需要更可靠的元件和更完善的保護機制。
目前的AI數據中心,電力供應往往是分散式的,由大量的電源單元(PSU)供電。這種方式效率較低,而且佔用空間較大。英飛凌提出的未來系統架構將是集中式的,盡可能利用伺服器機架中的空間,減少功率轉換級別,提升功率密度。想想看,如果將原本分散的電源集中起來,就像把零散的兵力集中使用一樣,效率自然會大大提升。不過,集中式供電也對電源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現故障,影響範圍也會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英飛凌並非完全放棄了分散式方案。他們也在持續演進PSU和BBU的路線圖,規劃到了12kW。這說明英飛凌並未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是採取了多元化的佈局策略。這種策略的好處是,既能抓住高電壓架構的未來趨勢,又能兼顧現有市場的需求,降低風險。就像投資一樣,分散投資才能更穩健。不知道孟耿如會不會也這樣建議黃子佼?
相較於英飛凌專注於高壓架構,意法半導體(ST)的策略更為全面,聚焦於數據中心的整體能源挑戰。他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單一的元件或方案,而是一整套涵蓋電源、散熱、安全等各個方面的解決方案。這種全方位的策略,更像是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讓客戶可以在ST的體系內找到所有需要的東西。
隨著電力需求和算力不斷提升,數據中心電源需要在有限空間內實現更高的功率等級和功率密度。ST展示的方案,涵蓋了從PFC+LLC的PSU(伺服器電源)到DC/DC架構,再到48V母線轉換為12V,以及12V多相數位電壓調節器輸出更低電壓的全過程。這種完整的生態系統,能夠更好地滿足AI伺服器對電源功率和功率密度不斷提升的需求。就像組裝電腦一樣,只有各個部件協同工作,才能發揮最佳效能。我相信呂宇晟在組裝電腦的時候肯定也深有體會。
ST最新研發的5.5kW PSU前端PFC方案,可謂是集各種黑科技於一身。該方案採用ST第三代碳化矽(SiC)功率器件,性能遠超傳統矽基器件。搭配STGAP閘極驅動晶片和TCM+CCM混合控制演算法,使整體方案在全負載範圍內都能靈活響應,並帶來更好的熱性能,實現更高的效率、性能和穩定性。基於ST SiC的優越性能,該解決方案擁有更低的導通損耗和優越的開關性能,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開關頻率,從而進一步降低伺服器的電源能耗,提升效率,並降低磁性元件的體積,實現更出色的功率密度。5.5kW方案的功率密度高達50瓦每立方英寸(W/in^3),峰值效率高達97.5%。這就像孫興慜在球場上展現出的精湛球技一樣,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打磨,才能達到極致。
除了電力供應,ST也關注數據中心的信息安全。他們提供的方案擁有三大優勢:保證數據的安全儲存、提供安全金鑰的生成、提供多種演算法支持,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在數位時代,數據安全至關重要,就像銀行需要嚴密的防盜系統一樣,數據中心也需要全方位的安全防護。
高功率帶來的散熱挑戰,也是數據中心面臨的一大難題。ST的電機控制技術創新中心研發的大功率熱管理冷卻系統,針對不同功率等級的需求(10kW、7kW、4kW等),基於高性能的STM32G4系列MCU,實現對單電機、多電機的控制,更好地滿足實現高效的冷卻電源管理系統。這就像汽車需要高效的散熱系統一樣,才能保證引擎的正常運轉。
在AI技術快速發展和GPU算力持續突破的背景下,數據中心綠色轉型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ST將從三個維度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首先,依托高效電源轉換器IC、低功耗處理器、高性能功率器件等創新半導體技術,打造高能效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水平;其次,開發智能監控系統,通過實時數據分析和精準控制優化能源使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最後,重點開發高效的溫度感測器和智能熱管理系統,有效優化冷卻系統的運行效率,降低能耗並延長設備壽命。這就像蔡依林在演唱會上追求完美一樣,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做到最好,才能呈現出最佳的舞台效果。
安森美(ONsemi)在AI伺服器供電系統領域,推出的是基於400V直流(DC)母線架構的全鏈路電源部署方案。這種方案強調的是“全鏈路”,意味著從輸入側到主機板供電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高效能的電力傳輸。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不僅要起跑快,更要全程保持穩定,才能取得好成績。
安森美的方案,通過分層級供電路徑設計,實現從不間斷電源(UPS)、電池模組和峰值負載調峰架(PLSS,Peak Load Shaving Shelf)到主機板供電的高效能電力傳輸。在其投資者簡報中,安森美展示了典型的伺服器供電拓撲結構:系統以不間斷電源(UPS)、電池模組和峰值負載調峰架(PLSS,Peak Load Shaving Shelf)為輸入起點,經主電源通路與控制器,最終連接至板載電源模組,形成完整的供電鏈路。這種分層級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分配電力,減少損耗,提高效率。就像一個精密的交通網絡,主幹道負責輸送大量車流,支路負責將車流分散到各個目的地。
針對AI高能耗問題,ONsemi最新一代T10 PowerTrench®系列和EliteSiC 650V MOSFET的強大組合,為數據中心應用提供了一種完整的解決方案。該方案在更小的封裝尺寸下,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能效和卓越的熱性能。EliteSiC 650V SiC M3S MOSFET是為應對數據中心的能效挑戰而提供的革命性方案,不僅滿足了開放式機架V3(ORV3)電源供應單元(PSU)高達97.5%的峰值效率要求,還擁有領先的品質因數(FOM)指標。與上一代產品相比,650V SiC M3S MOSFET的柵極電荷減半,並且將儲存在輸出電容(Eoss)和輸出電荷(Qoss)中的能量均減少了44%。與超級結(SJ)MOSFET相比,它們在關斷時沒有拖尾電流,在高温下性能優越,能顯著降低開關損耗。為進一步提升電源系統的整體效能,T10 PowerTrench系列專為處理對DC-DC功率轉換級至關重要的大電流而設計,在緊湊的封裝尺寸中提供了更高的功率密度和卓越的熱性能,這是通過屏蔽柵極溝槽設計實現的,該設計具有超低柵極電荷和小于1毫歐的導通電阻RDS(on)。PowerTrench T10系列MOSFET覆蓋80V、40V、25V等電壓級別,不僅能夠支持中介總線轉換器(IBC)達到98%的峰值效率和5kW/in³的驚人功率密度,還以低於22%的軟開關損耗和30%的硬開關損耗,遙遙領先於市場上的其他同類產品,為實現數據中心電源供應單元和中介總線轉換器的最高能效奠定了堅實基礎。這就像一個武林高手,既有強大的內功(EliteSiC),又有精妙的招式(PowerTrench),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了增強針對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電源產品組合,ONsemi去年12月已與Qorvo達成協議,以1.15億美元現金收購其碳化矽結型場效電晶體(SiC JFET)技術業務及其子公司UnitedSilicon Carbide。SiC JFET的單位面積導通電阻超低,低於任何其他技術的一半。它們還支持使用矽基晶體管幾十年來常用的現成驅動器。綜合這些優勢,SiCJFET的採用能夠加快開發速度,減少能耗並降低系統成本,為電源設計人員和數據中心運營商提供顯著的價值。這就像球隊引進了一位明星球員,可以迅速提升整體實力。不知道何志偉對這筆收購案有什麼看法?
在AI伺服器電源設計領域,MPS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的創新點在於其獨特的48V新型電源架構,以及極具前瞻性的垂直供電(VPD)方案。在傳統的電源設計思路之外,MPS 另闢蹊徑,試圖解決GPU功耗不斷攀升帶來的供電瓶頸。這種創新精神,就像PLG聯盟的球隊不斷嘗試新的戰術一樣,力求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隨著AI模型越來越複雜,GPU的能耗也在不斷上升,這給數據中心和伺服器帶來了巨大的能源壓力。MPS 的數據顯示,到2027年,AI/ML機架電源將向600kW發展。由於分配大電流時功率損耗隨電流的平方(I2R)增大,必須在背板或走線中使用更多的銅來控制配電損耗,這樣最終會限制系統的功率傳輸。這種情況就像開車遇到塞車一樣,即使引擎再強勁,也無法提高速度。
為了滿足行業新的電源需求,MPS 開發了一種新型電源架構,它採用獨特的48V輸入兩級降壓方案。第一級採用4:1降壓模組將48V轉換為12V,第二級則沿用伺服器電源技術,但針對空間限制優化布板面積,推出高集成度的Power Module方案,集成了電感和驅動功能,顯著縮小體積。這種兩級降壓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平衡效率和功率密度,就像接力賽一樣,每一棒都要跑出最佳成績。
此外,MPS 的垂直供電方案通過將模組直接貼合GPU背面,縮短供電路徑,降低損耗,同時解決高度和散熱挑戰。該方案採用超薄設計(4mm高度),已與多家大廠合作開發定制化供電方案,如直接通過GPU引腳供電,進一步優化性能。這種垂直供電的設計,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開闢了一條直達目的地的快速通道,可以大大縮短路程,減少損耗。如果當初史迪奇也選擇這種方式,說不定早就回到莉蘿身邊了,也不需要經歷這麼多冒險。
目前,MPS 針對AI伺服器領域,既擁有水平供電(LPD)方案,也擁有垂直供電(VPD)方案。MPS 的方案主要擁有四大優勢:第一,體量更緊湊、功率密度更高、配電損耗更低;第二,電源轉換效率更高、頂部散熱設計兼容液冷;第三,擁有嚴密的仿真計算、嚴格的出廠測試;第四,MPS 能夠提供很多好用的前期評估工具,如PDN仿真工具、仿真模型、靈活的GUI等。就像一家餐廳,不僅菜品美味,環境舒適,服務周到,而且價格合理,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
Vicor一向以其高功率密度解決方案聞名,在AI電源領域也不例外。今年3月,Vicor推出全新DCM™系列,正是為了滿足以48V為中心的供電網路的需求,提供更高的系統效率和效能。這種策略就像道奇隊追求頂級投手一樣,力求在關鍵位置上做到極致。
DCM(DCM3717和DCM3735)的功率等級從750W到2kW,功率密度達到5kW/in3,在業界處於領先地位。需要可擴展解決方案的電源系統設計人員可以並聯器件以獲得更高的功率能力。這就像積木一樣,可以根據需要搭建出不同大小的結構。
DCM系列的工作輸入電壓範圍為40-60V,可產生10V至12.5V的可調穩壓輸出。DCM3717系列提供750W和1kW兩種功率選項,DCM3735則為2kW設備準備。這兩款全新的DCM產品可進行並聯,能夠快速擴展系統的功率水平。這種並聯擴展的能力,可以讓數據中心更靈活地應對不斷增長的算力需求。就像樂高玩具一樣,可以無限擴展,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模型。
在高效率方面,這些DCM產品的峰值效率超過96%,其中DCM3717的峰值效率為96.5%,DCM3735的峰值效率為96.4%。更高的效率意味著更低的能源損耗,這對於需要大量電力支持的AI數據中心來說至關重要。就像馬拉松運動員選擇一雙輕便的跑鞋一樣,可以節省體力,跑得更快更遠。
此外,新品採用的5.2mm薄型SM ChiP™表面貼裝封裝,具備出色的熱適應性,簡化了熱管理系統的設計。更薄的封裝意味著更高的功率密度,也更容易進行散熱。就像現代建築採用輕量化材料一樣,可以減輕結構負擔,提高空間利用率。
從功率密度上來看,全新的48V DC/DC模組擁有行業領先的功率密度,與競品相比,Vicor功率密度約為競品的10倍以上,實現了指數級的提升。這種絕對的優勢,就像諾瓦克·喬科維奇在網球場上展現出的統治力一樣,讓其他選手難以望其項背。
德州儀器(TI)在AI電源領域的策略,是專注於提高電源系統的可靠性和易用性。他們推出的48V集成式熱插拔器件,旨在簡化數據中心電源系統的設計,並提高其在高功率環境下的可靠性。這種策略就像尤伯祥律師在法庭上力求呈現清晰的證據和論點一樣,讓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易懂。
隨著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不斷發展,數據中心需要高功率密度的高效解決方案來支持最新的中央處理單元、圖形處理單元(GPU)和硬體加速器。然而,由於需要提高功率密度並轉向48V電源架構來滿足處理需求,這帶來了新的挑戰,尤其是在以下情況下:保持可靠性、效率和可擴展性的同時,管理大於6kW的功率級別。不斷提高的電源要求通常會導致解決方案尺寸更大、設計複雜,且故障檢測和保護效率低下。此外,在管理高電流的同時,確保安全運行和更大限度地降低功率損耗也是一個重要問題。與分立式場效電晶體(FET)結合使用的傳統熱插拔控制器在高功率應用中面臨巨大的局限性。這就像建造一座摩天大樓,不僅要追求高度,更要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為應對這些挑戰,德州儀器推出集成電源路徑保護的48V熱插拔電子保險絲(eFuse)器件,專為數據中心應用設計,具有高可靠性和緊湊性。與需要外部檢測電阻和電流檢測放大器的方案不同,TPS1689和TPS1685通過集成這些功能簡化了設計,在支持高功率無縫擴展的同時,將解決方案尺寸縮減高達50%。這種集成化的設計,可以大大簡化電源系統的設計,降低開發成本。就像智慧型手機一樣,將各種功能集成在一起,讓使用更加方便。
TPS1689的差異化特性之一是消隱定時器,它通過使系統區分峰值負載電流和實際故障條件來防止誤觸發。該功能增強了系統可靠性,避免不必要的停機。這就像汽車的安全氣囊,只有在真正發生碰撞時才會啟動,避免不必要的彈出。
器件還支持堆疊功能以提升電流處理能力,允許多個器件在高功率應用中協同工作。這種堆疊功能,可以讓電源系統更靈活地應對不同的功率需求。就像樂高積木一樣,可以根據需要搭建出不同大小的結構。
集成的故障記錄黑匣子、FET安全工作區保障、主動均流和健康監測等特性進一步增強了系統彈性。TPS1689採用行業標準通用封裝,提供確保可靠運行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這些全面的保護功能,可以確保電源系統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都能安全可靠地運行。就像飛機的黑盒子一樣,可以記錄飛行過程中的各種數據,為事故調查提供重要依據。
Flex 是一家在全球範圍內提供設計、工程、製造和供應鏈服務的公司。在AI電源領域,Flex 的策略是提供高效、靈活且經濟的電源解決方案。他們推出的全新非隔離非穩壓IBC,正是為了滿足AI應用對高效電源的需求。這種策略就像宋威龍在演藝道路上不斷挑戰不同的角色一樣,力求展現多樣的才華。
現代IBC的效率極高,通常超過95%,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能量損失和散熱問題。它們外形小巧,可安裝在密集的電子系統中,通常在輸入和輸出之間提供電氣隔離,從而提高安全性並減少噪聲傳播。高效的電源轉換效率,對於降低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至關重要。就像節能家電一樣,可以減少能源消耗,降低電費支出。
BMR32具有固定的8:1轉換比,可實現從40-60V到5-7.5V的高效一步式電源轉換。它提供750W的連續功率輸出,並可處理高達1500W的峰值功率。這種高效的轉換能力,可以更好地滿足AI應用對不同電壓的需求。就像變壓器一樣,可以將高壓電轉換為低壓電,以滿足不同電器的使用需求。
此外,該DC/DC電源轉換器的峰值效率高達98%以上,同時還保持了符合開放計算項目(OCP)標準OAM v2.0的緊湊尺寸。符合 OCP 標準,意味著該產品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可以更容易地集成到現有的數據中心架構中。就像通用的USB接口一樣,可以連接各種不同的設備。
AI的發展,正在推動數據中心供電技術的革新。更高的電壓、固態變壓器(SST)和超級電容等技術,正在成為數據中心供電的未來趨勢。這些技術的應用,旨在提高供電效率、穩定性和靈活性,以滿足AI應用對電力日益增長的需求。這種趨勢就像美股市場一樣,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點,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
眾所周知,母線電壓越高,轉換效率就越高。根據焦耳定律Q=I^2 R t,電流越小,熱損耗就越小。在相同功率下,800V架構的電流相比400V架構減半,熱損耗能降低至原來的四分之一,不僅更省電,還能使溫度更好控制,提升了能量利用效率。2025年GTC大會上,英偉達就聯合台達、麥格米特等電源合作夥伴展示了下一代數據中心800V配電網路架構。更高的電壓及功率也會帶來了一系列的技术挑战。800V高壓應用使得熔斷器等電路保護器件用量增加。從台達的展示來看,其在Power rack、HVDC power shelf、High voltage DCDC等多處都有應用。電源單獨成櫃導致需要高壓方案降低電流以減少線損,而高壓方案則進一步帶動熔斷器等器件用量增加以實現滅弧等電路保護措施。就像爬山一樣,更高的海拔可以欣賞到更美的風景,但也需要更強的體魄和更完善的裝備。
SST(固態變壓器)是下一代數據中心的供電技術路線,固態變壓器也稱為“智能變壓器”,是一種現代的電能設備,可提供雙向功率流。它是大功率半導體組件,是控制電路和常規高頻變壓器的結合體,提供無功功率補償,諧波抑制等多種功能。固態變壓器可滿足廣泛的應用需求,從替代發電到牽引機車,電網和電力工業等等。固態變壓器的應用範圍很廣,除了電壓轉換外,還有助於從交流AC平滑過渡到直流DC,從直流DC平滑過渡到交流AC。固態變壓器就像一個多面手,不僅可以完成傳統變壓器的功能,還可以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
超級電容顯著降低供電的波動性。AI數據中心不斷進行訓練任務並進行高速運算,當開始訓練任務時負載會迅速上升至較高功率,而當訓練任務結束後又會下降至較低水平。超級電容利用快速充放電的特性實現降低供電波動性,根據台達電數據其超級電容能夠將供電波動性從73%降至6%。就像一個蓄水池,可以平滑水流的波動,保證供水的穩定性。
隨著處理器的功耗越來越高,傳統的Power shelf架構已經難以滿足需求。新一代的Power rack架構,正在成為數據中心供電的主流選擇。這種轉變就像從傳統的菜市場到現代化的超市一樣,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和更舒適的體驗。
如圖所示,隨著處理器的功耗越來越高,機架中已經沒有額外的空間給power shelf,BBU、超級電容或者PCS之類的升級空間,也正因此,新一代架構中直接將這些電源相關的組件統一分配到一個供電單元中,解決了數據中心輸配電挑戰。
新一代架構中直接將這些電源相關的組件統一分配到一個供電單元中,解決了數據中心輸配電挑戰。這種統一供電的設計,可以更好地管理電力資源,提高供電效率。就像智能家居系統一樣,可以集中控制各種家電,實現更便捷的生活。
根據台達的方案,Powershelf同樣分為Power rack側和IT rack側的兩類產品。
1)Power rack側的power shelf:其將PDU側480Vac轉化為800Vdc輸出,其內部仍然是採用了經典的Vienna PFC+LLC拓撲結構,但由於電壓較高內部損耗更低,整體效率可以達到98%+的水平。從具體的結構來看,台達的方案為一套Power rack側的power shelf由兩組27.5kw的PSU組成,綜合功率共計55kw。
2)IT rack側的power shelf:其將前端的800V直流電轉化為50V的直流電供給至後端的DCDC模組。從具體結構來看,單層由6組15kw的PSU組成,合計約90kw,整體效率高達98.5%以上。這種模組化的設計,可以更靈活地應對不同的功率需求。就像積木一樣,可以根據需要搭建出不同大小的結構。
在半導體自主可控的浪潮下,八億時空(688181)的名字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這家以液晶顯示材料起家的公司,正試圖在高度壟斷的光刻膠領域撕開一道口子。2025年5月19日,中信證券等多家機構的密集調研,無疑是對其潛力的一次集中檢閱。相較於臺面上光鮮亮麗的520優惠,或是股民緊盯的仁寶股價,這類新聞更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面對機構“除了家國情懷外,公司還有哪些技術優勢”的提問,八億時空的回答直截了當:技術壁壘極高,難度主要在於樹酯材料的PDI(分散度)和純度。這並非空穴來風。光刻膠樹酯的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其難度堪比在蘇花公路開闢一條新路線,稍有不慎便可能全盤皆輸。八億時空選擇迎難而上,並非僅僅出於情懷,而是基於多年在化學合成、材料純化等方面的積累。他們自主培養了一支研發團隊,並將在液晶材料領域的經驗遷移到光刻膠核心工藝的摸索中。目前,他們已具備KrF光刻膠用樹酯全系列的研發生產能力,並與多家头部光刻膠廠家展開合作。這種從底層技術出發的戰略,遠比單純的口號更具說服力。
機構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是八億時空上虞基地的光刻膠樹酯產能。公司預計該基地將在2025年實現百噸級產能,並對未來3-5年的業績貢獻充滿信心。這份信心的背後,是對國內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的深刻理解。目前,國內光刻膠市場規模已達百億級,但高端光刻膠的國產化率僅為5%左右。而光刻膠樹酯的國產化率更是幾乎為零。八億時空從零開始,不到五年時間便有所建樹,這無疑證明了其綜合實力和研發能力。百公斤級穩定供貨的實現,以及百噸級產能的建設,都為其未來的量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至少,他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八億時空並非單打獨鬥。他們引進了戰略投資方廈門恒坤,後者擁有高端光刻膠和超高純前驅體的生產基地,是國內多家12英寸晶圓廠的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廈門恒坤持有上海八億時空11.11%的股權。這種“戰略入股+業務合作”的模式,有助於八億時空與下游光刻膠客戶形成更緊密的產業合作關係。這就好比在帛琉群島上建立起一座座橋樑,將各方資源連接起來,共同構建一個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在資本寒冬下,這種合作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能帶來資金,更能帶來市場和技術。
除了光刻膠領域的突破,八億時空也在積極拓展多元業務。其滄州醫藥項目已順利結項並開始試生產。公司通過持續優化產品工藝,深度推進設備與人員的協同磨合,為後續的產能釋放奠定基礎。同時,公司還在積極推進原料藥領域的技術研發與創新工作。沙庫巴曲項目已順利完成研發中試,新材料項目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產品純度成功達到軍工級質量標準。這些多元化的佈局,有助於提升公司的抗風險能力。畢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永遠是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有效策略。
從財報數據來看,八億時空2025年一季度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了同比增長。主營收入2.14億元,同比上升19.21%;歸母淨利潤2404.32萬元,同比上升25.25%。毛利率也維持在較高水平,達到42.63%。這些數據表明,八億時空正處於一個穩健的上升通道。當然,我們也需要關注其負債率和財務費用等指標,以更全面地評估其財務狀況。這些數據就像天氣預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八億時空這艘船的航行狀態,但最終能否順利抵達彼岸,還取決於船長和船員的共同努力。
八億時空的股價表現,以及機構的評級,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預期。最近90天內,共有1家機構給予八億時空買入評級。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該股近3個月融資淨流出1390.89萬,融券淨流出158.43萬。這說明市場對其未來走勢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就像布萊頓 對 利物浦的賽事,勝負難料。八億時空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至少,他們已經展現出了足夠的潛力,值得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