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ana MEV:一场少数人的盛宴?
当 Memecoin 狂潮褪去:链上淘金的真相
过去一年,Solana 生态被 Memecoin 的狂热彻底点燃,无数投机者涌入,梦想着一夜暴富。但当喧嚣散去,我们必须冷静地审视这场“淘金热”的本质:真正赚得盆满钵满的,真的是那些在 K 线图前疯狂的散户吗?恐怕并非如此。那些追逐暴涨暴跌的 Meme 币的交易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如同被圈养的猎物,被更高级的玩家所收割。
真正稳赚不赔的暴利生意,并非明面上那些让人血脉贲张的涨跌数字,而是隐藏在区块链黑暗森林深处的 MEV(最大可提取价值)。相比于公开可见的 Trading Bot 收益,MEV 的利润往往隐藏在区塊构建和排序机制中,掌握它的人,是那些掌握链上权力与基础设施的“看不见的手”。他们犹如隐藏在水面下的鳄鱼,静静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与其说 Solana 是一片人人都有机会的淘金热土,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由少数精英操控的巨大赌场。散户们在其中疯狂投机,而那些掌握 MEV 秘密的巨头,则在幕后操纵着一切,悄无声息地收割着利润。这,才是 Solana MEV 真正的残酷真相。
MEV 是什么?远不止你以为的交易技巧
清算、套利、三明治:MEV 的三种常见掠食方式
MEV,即矿工可提取价值(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这个概念最初指的是矿工在打包区块时,可以通过包含、省略或重新排序交易来获得额外的收益。但在 Solana 这样没有传统矿工的 PoS 链上,这个概念已经泛化,指的是任何能够利用区块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来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简单的理解,就是链上“合法”的抢劫。
在 Solana 的 MEV 世界里,最常见的三种“掠食”方式包括:
清算: 想象一下,DeFi 世界就像一个大型的抵押借贷市场。当借款人的抵押物价值不足以偿还贷款时,他们的头寸就会面临被清算的风险。MEV 猎手们就像秃鹫一样,时刻监视着链上的这些濒临破产的头寸,一旦发现机会,便会立即出手,通过偿还部分或全部债务来执行清算,并从中获得一部分抵押品作为奖金。这就像在金融危机中抄底不良资产,风险与收益并存。
套利: 不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就像不同的菜市场,即使是同一种商品,价格也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精明的套利者就像嗅觉灵敏的猎犬,他们同时在不同的 DEX 上进行买卖操作,利用这些微小的价差来赚取利润。这种套利看似简单,但需要极快的速度和精准的计算,才能在瞬间完成交易,否则就会被其他 MEV 猎手抢先一步。
三明治攻击: 这是 MEV 中最具争议,也最令人厌恶的一种手段。攻击者会先于目标交易买入某种资产,抬高价格,然后等待受害者的交易在高价位被执行,最后再将资产卖出,从中牟利。这就像在受害者的交易中夹了一个“三明治”,自己吃掉了中间最肥美的一块肉,而让受害者承担了价格上涨的成本。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破坏了 DeFi 生态的公平性。
抢跑与后置:两种不同的狩猎策略
从行为方式上来看,MEV 猎手们主要采用两种策略:抢跑交易(front-running)和后置交易(back-running)。
抢跑交易: 想象一下赛跑比赛,抢跑者会在发令枪响之前就提前起跑,从而获得领先优势。在 MEV 世界里,抢跑者会通过监测内存池(mempool)中的交易信息,提前发现其他交易者的买入或卖出意图,并在他们之前提交相同的交易,从而抢占先机,利用价格波动来获利。
后置交易: 后置交易则是一种更为隐蔽的策略。它类似于在别人交易之后进行“收尾”工作。例如,当一笔大额交易导致某个 DEX 的价格出现暂时性失衡时,后置交易者会立即采取行动,通过交易相同的资产来平衡各个资金池的价格,并从中获取利润。这种策略需要对市场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瞬间抓住机会。
MEV 的蛋糕有多大?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权力游戏
被低估的真实收益:MEV 远比你想象的更赚钱
如果你仅仅从一些未经证实的统计数据中了解 MEV 的规模,那你可能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去年,所谓的交易机器人赚了 11 亿美元,pump & dump 骗局卷走了 5 亿美元,MEV 猎手们攫取了 15 亿美元,AMM 做市商们分得了 10 亿美元,甚至连特朗普等名人关联方也从中捞了 5 亿美元。但这些加起来,仍然无法完全描绘出 MEV 收益的全貌。因为还有近 50 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被场外交易悄无声息地拿走,这些往往是难以追踪的黑箱操作。
在 Solana 网络上,随着网络活跃度飙升和 2024 年 Memecoin 热潮的推动,MEV 收益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Helius 的报告显示,Jito 的套利检测算法在过去一年中识别出了超过 9000 万笔成功的套利交易。平均每笔套利的利润为 1.58 美元,而利润最高的单笔套利收益竟然高达 370 万美元!这些套利总共产生了 1.428 亿美元的利润,其中绝大部分(88.7%)以 SOL 计价。
然而,这些数据仍然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因为 MEV 的世界充斥着各种隐蔽的操作和不透明的交易,很多收益根本无法被追踪和统计。更重要的是,MEV 收益的分配极不均衡,绝大部分利润都流入了少数人的口袋。与其说 MEV 是一块人人有份的蛋糕,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少数人站在顶端,瓜分着绝大部分的财富,而底层的大多数人,只能分到一些残羹冷炙。
因此,当我们讨论 MEV 的规模时,不仅仅要关注那些冰冷的数字,更要关注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权力游戏。谁掌握了信息优势?谁控制了交易排序?谁拥有雄厚的资本?这些才是决定 MEV 收益分配的关键因素。MEV 远比你想象的更赚钱,但这些钱,绝大多数都与你无关。
Solana:MEV 的温床,权力集中的牺牲品?
高性能的代价:Solana 的架构缺陷
Solana 以其惊人的速度和低廉的交易费用而闻名,但这些优势并非没有代价。为了实现高性能,Solana 不得不牺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程度,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 MEV 的影响,并加剧了权力集中化的趋势。与其他区块链相比,Solana 的架构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使其成为 MEV 猎手的理想狩猎场。
首先,Solana 的区块时间极短,只有 400 毫秒,而以太坊则需要 12 秒。这意味着 MEV 猎手必须以闪电般的速度做出决策,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这种速度要求使得小型参与者很难与大型机构竞争,因为后者拥有更强大的基础设施和更快的网络连接。
其次,Solana 缺乏像以太坊那样的内存池(mempool)。在以太坊上,交易会先被广播到内存池,等待矿工打包。这使得 MEV 猎手可以监测内存池中的交易,并提前采取行动。但在 Solana 上,交易必须直接发送给当前的出块验证者节点,才能被包含到区块中。这使得出块验证者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他们可以决定哪些交易被包含,哪些交易被排除,从而为 MEV 创造了机会。
更重要的是,Solana 的共识机制是 PoS(权益证明),这意味着验证者的出块概率与他们持有的 SOL 数量成正比。拥有更多 SOL 的验证者更有可能成为出块者,从而拥有更多的 MEV 提取机会。这导致了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权力集中化的趋势。
总而言之,Solana 为了追求高性能而牺牲了去中心化,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 MEV 的影响,并滋生了各种不公平的行为。Solana 的架构缺陷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会释放出各种各样的负面力量。
Jito:Solana MEV 的绝对统治者
在 Solana 的 MEV 世界里,Jito 几乎就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它就像一个垄断巨头,牢牢掌控着 MEV 提取的命脉。Jito 的崛起,与 Solana 的架构缺陷密切相关。
Jito 是一家开发 Solana 验证者客户端的公司。它的核心产品是 Jito-Solana 客户端,这个客户端与官方客户端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原生支持 MEV 提取机制,并提供了 Bundles 服务。简单来说,Jito 客户端允许验证者接收来自 MEV 猎手的“小费”,从而优先执行他们的交易。
2022 年 8 月,Jito 推出了 Jito-Solana 客户端。但最初的几个月里,由于网络活跃度较低,Jito 客户端的采用率一直不高。直到 2023 年底,随着 Memecoin 热潮的兴起,Jito 客户端的采用率才开始迅速攀升。到 2024 年底,超过 94% 的 Solana 验证者(按权益加权)都在使用 Jito-Solana 客户端,Jito 已经成为了 Solana MEV 领域的绝对霸主。
Jito 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技术优势,更在于其对 Solana 生态的深刻理解。它巧妙地利用了 Solana 的架构缺陷,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 MEV 利益闭环,将验证者、MEV 猎手和普通用户都纳入其中。这个闭环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 MEV 收益,并将大部分利润输送给 Jito 及其合作伙伴。
Jito 的运营模式: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Jito 的运营模式非常简单粗暴:它向 MEV 猎手提供交易优先执行通道,MEV 猎手通过支付小费(Tips)来获得交易排序优势。验证者运行 Jito 客户端,就可以接收这些小费,从而提高自己的收益。
Jito Bundles 是 Jito 运营模式的核心。它允许 MEV 猎手将多个交易捆绑在一起,并支付小费来优先提交和执行这些交易。这不仅适用于 MEV 机会,也常被用于其他加速、批量交易、交易防夹击等目的。Jito Bundles 的核心流程如下:
- 交易组装: MEV 猎手发现套利机会,快速构建交易。
- 捆绑包提交: 将交易封装为 bundle,并发送给 Jito 节点,附带小费以提升排序优先级。这些捆绑包会被 Jito 节点传至出块 Leader。
- 优先执行: 若某 Jito 验证者成为当前 Slot 的 Leader,则会将这些交易优先打包进区块,并在前序位置执行。收益将按机制分配给验证者和 Jito 协议。
Jito 还有一个质押机制,允许普通用户将 SOL 委托给 Jito 节点,并按比例分享区块奖励与 MEV 收益。这进一步扩大了 Jito 的影响力,并巩固了其在 Solana MEV 领域的统治地位。
Jito 的运营模式,就像一台印钞机,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利润。它几乎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因为 Jito 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将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了 MEV 猎手和普通用户。
MEV 的本质:信息优势、垄断效应与资本壁垒
MEV 的本质是一场信息战,谁能最快获取信息,谁就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在 Solana 上争抢 MEV 机会,拼的是毫秒级别的速度与链上信息敏感度。谁能最快发现套利空间,并将交易准确打入同一个/下一个 Slot,谁就能吃下这块收益。
这依赖于两点:
- 快速的信息同步能力: 通常需要连接大型 Jito 节点的 RPC 服务。
- 快速的交易上链: 优先通过 Jito Bundles 通道提交交易,并支付足够的 Tips。
Jito 的 bundle 服务是一种垄断性的服务。MEV 的关键在于“谁是出块者(Leader)”。Jito 若想为交易者提供稳定可靠的捆绑服务,必须覆盖尽可能多的 Leader Slot。这要求其客户端在网络中的覆盖率极高,才能保证大多数轮次都是 Jito 节点出块。一旦达到临界点,网络效应自增强:采用越广泛,服务越稳定,竞争对手越难撼动。这也是为何 Jito 能迅速巩固 94% 的客户端份额。
此外,Solana 的 MEV 也是一场资本游戏。Solana 是 PoS 链,质押越多,成为 Leader 的概率越高。而 Leader 拥有区块排序权,自然能获得最多 MEV 和 Tips。这带来高度集中的资本壁垒:大节点质押多,出块频率高,信息同步快;信息越灵敏,套利能力越强;大节点的 RPC 服务(甚至同机房的服务)价格水涨船高,成为信息入口的稀缺资源。
最终,能赚 MEV 的,往往只能通过最有资本的大节点。这使得 Solana 的 MEV 几乎成为了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参与的游戏。
谁在瓜分 Solana 的 MEV 收益?一场精心设计的财富分配
Jito 协议:基础设施的“税收”
在 Solana 这条高速公路上,Jito 就像是掌握收费站的“路霸”。任何想要加速通过的车辆(交易),都必须向其缴纳“过路费”(Tips)。过去一年中,Jito 处理的交易捆绑(Bundle)总数超过 43 亿笔,产生的用户支付 Tips 总额达到 551 万个 SOL。以 SOL 价格 $140 计算,这意味着通过 Jito 基础设施引导的链上额外交易价值约 77 亿美元!
但这笔巨额财富并没有完全流入用户手中,Jito 作为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自然要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税收”。根据协议,Jito 和验证者之间会进行 3-5% 的平台分润。这意味着,在过去一年中,Jito 本身就获得了约 20-27 万个 SOL 的收益,价值约 3500 万美元。这简直是一笔躺赚的生意!
但问题在于,这笔“税收”是否合理?Jito 作为 MEV 提取的基础设施,固然提供了便利,但也加剧了 MEV 问题的严重性。它就像一个黑洞,不断地吸取着 Solana 生态的价值,并将大部分利润集中在自己手中。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是否会对 Solana 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高质押节点:链上的“食利阶层”
Solana 是一个 PoS 链,这意味着质押金额越高的节点,拥有更高的出块概率。这些“头 部验证者”就像是链上的“食利阶层”,他们不仅能持续获得基础区块奖励和通胀收益,还能从 Jito Bundles 中获取大量交易 Tips。这使得他们能够轻松地积累财富,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正常的节点收益大约是 6%,但在网络活跃度较高时,部分节点的年化收益可达 20% 以上,远高于普通节点。他们的收入来源包括:通胀奖励、区块奖励、Jito Tips 以及一些售卖 SWQoS 交易上链权限的收益。
SWQoS(Stake-Weighted Quality of Service)是一种允许领导者识别并优先处理来自质押验证者的交易的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质押金额越高的节点,其交易被优先处理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使得高质押节点能够更容易地抢占 MEV 机会,并从中获利。这无疑加剧了链上的不公平现象,使得小节点更难与大节点竞争。
区块空间销售掮客:倒卖“高速公路通行权”
在 Solana 的 MEV 生态中,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角色,他们就是区块空间销售掮客。他们就像是倒卖“高速公路通行权”的黄牛党,通过各种手段,将区块空间高价卖给那些急于上链的交易者。
他们的运作逻辑如下:
- 他们与高质押节点建立合作关系,以优惠的市场价格购买 SWQoS 的交易上链权限。
- 他们将多个用户的交易打包为 Jito Bundle,集中提高 Tips,以获得更高优先级。
- 用户支付的 Tips 远高于掮客们向验证者支付的费用,掮客们从中赚取差价。
- 同时,他们也在 Bundle 中嵌入自身的套利交易(如 Backrun),进一步获取 MEV 收益。
例如在 DefiLlama 上可以看到 bloXroute 的部分收益数据,显示其收到的 Tips 十分可观。不过需要注意,该数据并未涵盖其全部收款地址,也未剔除分发给验证者和订单流提供方的份额。
这些掮客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 MEV 收益分配的不公。他们通过倒卖区块空间,抬高了交易成本,并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利润。他们就像是寄生在 Solana 生态上的吸血鬼,不断地吸食着链上的价值。
Solana 的客户端之争:Jito 的垄断地位能维持多久?
Solana 节点:被边缘化的“旧时代”
在 Solana 的客户端世界里,最基础的 Solana 节点就像是“旧时代”的遗老遗少,它们不包含任何 MEV 优化机制,运行该客户端的节点几乎已经被边缘化,因为收益远低于运行 Jito 的节点。它们就像是被时代抛弃的恐龙,在 MEV 的浪潮中逐渐走向灭绝。
Jito 节点:当之无愧的霸主
Jito 节点,则像是一位君临天下的霸主,牢牢掌控着 Solana 的 MEV 生态。Jito 客户端是在官方客户端基础上,加入了 Jito 协议与 Bundles 支持,使节点能够接受捆绑交易并从中收取 Tips。用户若希望实现抢跑、防夹击、快速上链等需求,可通过 Jito Bundle 服务将交易提交给验证者,并附上小费以提高执行优先级。由于运行 Jito 客户端的节点可获得额外 Tips 收益,当前主网超过 90% 的节点已转为 Jito 节点,成为默认选择。它就像是一台高效的印钞机,源源不断地为验证者带来收益。
Paladin 节点:挑战 Jito 的公平性?
Paladin 节点,则像是一位试图挑战霸权的骑士,它是在 Jito 客户端基础上的一个改良版本,旨在提供更公平的交易优先上链机制,主要解决 Jito 在 bundle 排序中存在的“三明治攻击”问题(即存在作恶的验证者插入三明治交易但不被惩罚)。据社区消息,目前 Paladin 客户端的采用率约为 15%,且由于其仍被网络识别为 Jito 客户端,因此包含在 94% 的总统计中。它试图打破 Jito 的垄断,为用户提供更公平的交易环境。
但问题在于,Paladin 本身就是在 Jito-Solana 上修改的,如果 Jito 未来完善机制,可能会压制 Paladin 的生存空间。它就像是一个改良版的操作系统,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但仍然依赖于底层的框架。
Firedancer 节点:性能至上的未来?
Firedancer 节点,则像是一位来自未来的挑战者,它是由 Jump Crypto 开发的一个独立实现的高性能 Solana 客户端,初衷是提升网络吞吐量,方便 Jump 进行量化交易。最初版本并不支持 Jito 协议,因此无法接入 Tips 收益,主网采用率极低。但随着新版本开始兼容 Jito 协议,验证者使用 Firedancer 也能获得 Jito Tips 收入。虽然目前主网部署较少,但测试网上大多数节点已采用 Firedancer,预示其未来或将在主网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Solana Foundation 对其也给予了支持。它代表着 Solana 的未来,性能的提升将是其最大的优势。
但 Firedancer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它需要证明其性能优势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来,并且需要获得更多验证者的信任和支持。
客户端竞争的本质:一场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博弈
Solana 客户端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博弈。Jito 代表着效率,它通过 MEV 提取机制提高了验证者的收益,但也加剧了链上的不公平现象。Paladin 则代表着公平,它试图打破 Jito 的垄断,为用户提供更公平的交易环境。而 Firedancer 则代表着未来,性能的提升将是其最大的优势。
Jito VS Paladin:公平性之争。Jito 协议由于高度集中,形成了 MEV 提取的事实垄断。然而,该协议当前缺乏对作恶行为(如验证者三明治攻击)的惩罚机制,导致即使使用 bundle 的用户仍可能被夹。这正好给了 Paladin 这种客户端机会,Paladin 提供给用于一个更公平交易优先上链的竞价过程。但是 Paladin 本来就是在 Jito-solana 上修改的,如果 Jito 未来完善机制,可能会压制 Paladin 的生存空间。
Firedancer VS 其它客户端:性能上的更替。Firedancer 的最大优势是性能,其宣称 TPS 可达 100 万(理论上 100 万,实际效果不详)。如果未来 Solana 网络交易量持续增长,能满足性能要求的高性能客户端节点会获得优势,并对低性能客户端造成挤压。一旦高性能节点开始打包更大区块,低性能客户端可能跟不上同步进度,影响验证表现,最终被边缘化。因此,当我们对 Solana 的 TPS 需求更高时,将推动整个 Solana 网络向高性能客户端自然迁移。
总的来说,Solana 主网绝大多数节点运行的是 Jito-Solana 客户端,Jito 协议已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随着 Firedancer 客户端开始兼容 Jito 协议,未来主网可能会出现客户端性能的迭代升级——从“跑 Jito 就能多赚钱”,走向“跑高性能 Jito 才能不被淘汰”。
大机构入场:Solana 逐渐沦为资本的玩物?
Sol Strategies 的野心:从节点控制到治理渗透
Solana 的架构设计,似乎天然就为大机构的介入敞开了大门。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吸引着各路资本蜂拥而至,试图在这里开疆拓土,建立自己的王国。Solana Foundation、Jito、Multicoin、Jump、Helius、Coinbase、Binance、Jupiter 等机构,早已在 Solana 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掌握着巨大的治理权。但还有更多的机构,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块蛋糕,希望能够分得一杯羹。
以近期动作频频的 Sol Strategies 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机构如何步步为营,渗透成为 Solana 的利益操盘者。它就像一个精明的棋手,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计算,旨在最终掌控整个棋局。
第一步:收购节点,掌控话语权
Solana 当前的质押率高达 65.6%(约 3.8 亿 SOL 被质押),控制验证者节点,意味着掌握了网络的共识机制与投票权。Sol Strategies 深谙此道,因此将收购节点作为其战略的第一步。它就像一个贪婪的收购者,不断地吞噬着 Solana 生态中的优质资产,迅速壮大自己的实力。
- 2024.11:以 1800 万美元(现金+股票)收购 Solana、Sui、Monad 和 ARCH 网络的验证节点运营商 Cogent Crypto,重点布局 SOL 网络。
- 2025.03:以 3500 万加元(现金+股權)收购 Solana 头部验证节点 Laine 和 Stakewiz.com,质押 SOL 数量增至 330 万枚(价值约 3.88 亿美元),并吸纳 Laine 创始人 Michael Hubbard 担任首席战略官。
通过一系列收购,Sol Strategies 迅速扩大了其在 Solana 上的市场份额,并成为了主要的玩家之一。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一个能够影响 Solana 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第二步:试图修改规则,巩固优势地位
在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Sol Strategies 开始试图修改 Solana 的游戏规则,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它力推调整通胀机制的 SIMD-228 提案,这个提案旨在引入动态通胀机制替代当前的固定通缩模式。如果提案通过,则 Solana 年化通胀率将从 4.68% 的固定利率降到 1% 甚至 0%。
虽然该提案最终未获通过,但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十分清晰:
- 稳固 SOL 价值:降低通胀可减少新 SOL 释放,缓解代币抛压,提升质押者长期收益。
- 压制小节点,巩固大节点统治力:通胀降低会压缩所有验证者的收益,但小节点抗风险能力更弱,容易被淘汰,有利于推动网络向头部验证者集中。
Sol Strategies 试图通过修改通胀机制,来稳固 SOL 的价值,并进一步巩固大节点的统治力。它就像一个试图操纵市场的庄家,希望通过改变游戏规则,来获取更大的利益。虽然这次尝试失败了,但它也暴露了 Sol Strategies 的野心。
第三步:推动 ETF 上市,将 Solana 纳入传统金融的版图
Sol Strategies 并没有止步于链上世界,它还试图将 Solana 纳入传统金融的版图。它成为了 3 iQ Solana Staking ETF 质押提供商,并推进 3 iQ Solana Staking ETF 的上市。这就像是将 Solana 包装成一个金融产品,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成为 ETF 质押提供商,Sol Strategies 可以进一步扩大其质押量,并争夺区块链治理主导权。它就像一个精明的投资者,不断地寻找新的机会,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Sol Strategies 的一系列动作,清晰地展现了一个机构如何从技术、治理到金融体系全方位渗透 Solana,争夺区块链治理主权。它就像一个章鱼,触手伸向了 Solana 的各个角落,试图掌控一切。Solana 正在逐渐沦为资本的玩物,而这,或许是去中心化世界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