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 悍高集团 金融科技 股票市场 风险投资

悍高集团IPO豪赌:信息披露造假,上市疑云重重

区块链研究 区块链研究 发表于2025-04-13 15:43:02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悍高集团IPO前夜:一场精心包装的豪赌?

上市审核在即,疑云重重

4月11日,深交所的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对悍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悍高集团”)的首发申请进行审议。一家企业能否成功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这本应是激动人心的时刻。然而,审视悍高集团的招股书,以及过往的公开信息,我看到的不是冉冉升起的行业新星,而是一个浑身疑点的“问题学生”。 拟募资4.2亿,看似雄心勃勃,实则可能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豪赌。

别光看营收,先擦亮眼睛:悍高集团上市背后的隐藏风险

招股书显示,悍高集团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悍高智慧家居五金自动化制造基地”、“悍高集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悍高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听起来都挺光鲜亮丽,仿佛预示着企业即将迎来一次飞跃。但问题是,如果企业自身存在着诸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美好的蓝图又该如何实现?深交所网站的信息显示,悍高集团早在2023年3月就提交了深主板上市申请,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时间,经过两轮问询、披露六份招股书申报稿后,才终于披露了上会稿。这漫长的等待,与其说是精益求精的准备,不如说是对自身问题的反复修补。 而中企财评通过研究招股书和公开资料后指出,悍高集团的IPO之路笼罩着信息披露不实、关联交易隐匿、司法风险未披露等多重阴影。这些问题并非无关痛痒的小瑕疵,而是可能动摇企业根基的重大风险。一家试图掩盖问题的企业,是否有资格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信息披露:遮遮掩掩,欲盖弥彰?

国有股份“消失术”:招股书的障眼法

悍高集团在招股书中言之凿凿地声明,其股东中不存在国有股份和外资股份。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招股书披露,顺德智谷和顺德智造分别是公司的第六大和第九大股东,而这两家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广东顺德科创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广东顺德科创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是不折不扣的国有企业,而顺德智谷同样具有国有企业的背景,顺德智造也存在着大约40%的国有股权。 面对确凿的证据,悍高集团的“不存在国有股份”的说法显得苍白无力。这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隐瞒?如果是前者,说明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严重的疏漏;如果是后者,那么其动机就更令人怀疑了。一家连股东信息都敢于造假的企业,我们又该如何相信它披露的其他信息呢?

限制消费令:选择性遗忘?

重庆市沙坪区人民法院在2023年6月16日发布的文件显示,由于悍高集团未能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因此对其采取了限制消费措施,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欧锦锋也被限制进行高消费行为。这意味着,悍高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面临着经营困境和信誉危机。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悍高集团前后七版的招股书中,我们都无法找到关于这则限制消费令的任何信息披露。这究竟是“疏忽”,还是“刻意隐瞒”?我更倾向于后者。毕竟,对于一家急于上市的企业来说,负面消息无疑是最大的绊脚石。

更讽刺的是,招股书显示,悍高集团的销售费用中,办公费主要用于销售人员的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此外,公司还在报告期内购买了大量的理财产品。一方面是被限制高消费,另一方面却在差旅招待和理财上大手笔投入,这种行为简直是匪夷所思。难道悍高集团认为,只要能把账面做得漂亮,就可以无视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了吗?

欠税风波:高新技术企业的另类“福利”?

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顺德区税务局在2025年1月2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悍高集团的一级子公司悍高家居存在欠税行为,欠税税种为增值税,欠税金额高达164万元。更令人玩味的是,悍高家居还享受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边享受着国家的税收优惠,一边却又拖欠税款,这种行为简直是滑稽至极。作为一家即将接受审核的IPO企业,发生欠税行为不仅说明悍高集团的财务流程存在漏洞,更暴露出其对法律法规的漠视。而且,作为报告期内发生的事项,招股书竟然对此只字未提,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欺骗吗?

交易真实性:真金白银,还是左手倒右手?

供应商疑云:顺德智谷的“一石二鸟”?

招股书显示,广东炬森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炬森精密”)是悍高集团2022年铰链的第一大供应商,当年悍高集团向其采购铰链金额高达3079.86万元,占同类采购金额的27.82%。这家供应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诡异的是,炬森精密在2023年突然从悍高集团铰链前五大供应商的名单中消失了。招股书对此解释称,是因为公司部分产品转为自产,导致采购份额降低。但这个解释真的站得住脚吗? 我对此深表怀疑。更值得关注的是,悍高集团的股东顺德智谷,同时也是炬森精密的股东。这层关系,让原本正常的商业合作,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悍高集团与炬森精密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双方的合作是否构成关联交易?炬森精密退出悍高集团大供应商的真实原因,是否真的如招股书所说?这些问题,悍高集团需要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不是用含糊其辞的措辞来搪塞。我认为,这背后很可能存在着利益输送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顺德智谷的这笔投资,或许不仅仅是为了财务回报,更是为了在悍高集团的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一石二鸟”的目的。

大客户“鑫驰博五金”:小马拉大车,还是暗度陈仓?

招股书显示,沈阳市鑫驰博五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驰博五金”)是悍高集团2023年度的第五大客户,当年悍高集团对其销售额高达3015.89万元。一家成立仅仅两年多的公司,能够成为悍高集团的第五大客户,这本身就令人感到惊讶。 但当我进一步查询鑫驰博五金的工商资料时,却发现了更多蹊跷之处。这家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10万元,202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缴纳社保的人数仅为9人。 以10万元的注册资本,9名员工的规模,支撑起3000多万元的年销售额,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担正常的运营成本?它的资金流转路径是否合理?如果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鑫驰博五金是否存在虚增收入的嫌疑。 更令人不解的是,鑫驰博五金是悍高集团2023年新增的大客户,而悍高集团在招股书中,对新增的股东、供应商、员工等都有详细的信息披露,唯独对这家新增的大客户只字未提。这种选择性的遗漏,更加深了我对这笔交易真实性的怀疑。 鑫驰博五金会不会只是一个空壳公司,专门用来为悍高集团虚增业绩?这笔交易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输送?悍高集团需要对此做出详细的解释,否则难以消除投资者的疑虑。

质量、专利、诉讼:三座大山压顶,悍高如何突围?

质量问题频发:是“疏忽”,还是“必然”?

一家企业如果连最基本的产品质量都无法保证,那么它的发展前景必然黯淡无光。而悍高集团,恰恰在质量问题上屡屡栽跟头。新京报曾报道,悍高集团因产品不合格被地方消保委点名。江苏省消保委的抽检结果显示,悍高集团生产的智能晾衣架存在内部布线与螺钉接触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短路。一个晾衣架都能出现如此低级的质量问题,其他产品的情况又会如何呢? 质量问题并非偶然,而是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体系的集中体现。悍高集团频频曝出质量问题,说明其在产品研发、生产、检验等环节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究竟是“疏忽”,还是“必然”?我认为,这背后反映的是企业对质量的漠视,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专利数量垫底:创新能力堪忧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衡量一家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其拥有的专利数量。然而,在专利数量上,悍高集团却显得格外寒酸。 中沪网的报道显示,悍高集团及子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在海鸥住工、松霖科技、图特股份、坚朗五金、浙江永强等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均位列倒数第一。更令人担忧的是,悍高集团的研发人员中还存在大量的兼职人员,研发人员的学历也普遍偏低。 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人员素质不高,专利数量又少得可怜,这三重因素叠加在一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悍高集团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一家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如何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诉讼缠身:官司背后隐藏的经营危机

如果说质量问题和专利数量不足是企业内部的问题,那么诉讼缠身则反映了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中国日报网的报道显示,报告期内,悍高集团还身披多起专利权纠纷,其中包括广州市铭珈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和江苏酷太厨房用品有限公司对公司提起的侵犯专利权诉讼。此外,悍高集团还曾被佛山市有家严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起诉,案由为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 虽然有家严供在开庭前撤诉,但这并不能掩盖悍高集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短板。频繁的诉讼不仅会耗费企业的资金和精力,更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官司缠身,往往是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的信号。悍高集团面临的这些诉讼,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经营危机。

去中心化以太坊实验室

去中心化以太坊实验室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