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修”背后的陷阱:啄木鸟家庭维修乱象调查
一句“除了感情不能修,啥都修,修,不仅能修还能洗”,让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火遍互联网。然而,这句看似万能的口号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消费陷阱。近年来,大量消费者投诉啄木鸟家庭维修存在无病乱修、小病大修、乱收费等问题,原本应该提供便捷服务的维修平台,反而成了令人头疼的“坑”。本报道将深入剖析啄木鸟家庭维修的内部运作,揭露其光鲜宣传背后的种种乱象,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投诉井喷:消费者控诉啄木鸟家庭维修“无病乱修、小病大修”
网络投诉量居高不下
“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近一年来接到大量消费者对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投诉,反映其存在无病乱修、小病大修、乱收费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在某投诉网站上,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投诉量已超过6000条,可见消费者对其服务的满意度极低。
记者暗访揭内幕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啄木鸟家庭维修的内部运作情况,记者以应聘的方式进入该公司,试图揭开其“啥都修”口号背后的真相。通过亲身体验,记者发现该公司在运营管理、人员培训、收费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速成”维修工:三天培训上岗,实操不足靠“忽悠”?
低门槛入行,重营销轻技术
啄木鸟家庭维修号称是国内最大的家电维修平台,业务覆盖300多个城市,拥有10万多名在线维修师傅。然而,该公司面试经理却坦言,家电维修的门槛其实很低,只需要经过几天的培训就可以上岗。
啄木鸟家庭维修人事经理胡经理表示:“你前期不会都没有关系,我们有培训,也会有师傅带你,技术培训三天,然后上门的服务流程、沟通话术、平台规则培训两天,正常七天到十天就可以自己单独接单了。”短短几天时间,一个对家电维修一窍不通的人,就能成为“专业”的维修师傅,这不禁让人对他们的服务质量产生质疑。
培训重点:稳住心态,大胆收费
更令人惊讶的是,啄木鸟家庭维修的培训重点并非家电维修技术,而是如何应对客户、提高收费。培训经理陈经理向新员工传授“秘笈”:“当我们到客户家遇到不会拆、不会修、有问题的情况,第一件事就是稳住心态,心理素质要好。讲实话,客户也不会想到这个工程师刚学三天。”
这意味着,即使维修人员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想办法稳住客户,避免露馅。而提高收费,则是培训的重中之重。公司甚至会教导维修人员如何通过“双簧戏”等方式,让客户接受高价维修服务。短短两天的入职培训课,几乎没有涉及家电维修的实操,培训老师重点培训的就是营销套路。
套路满满:维修师傅现身说法,揭秘“多收费”的技巧
以次充好,瞒天过海
记者跟随一位黄师傅上门维修,亲眼目睹了种种“套路”。第一单工作是更换洗衣机电机,黄师傅从网上花91元购买了一个塑料材质、质量堪忧的电机。为了避免客户质疑,黄师傅还特意向其他维修师傅请教如何顺利完成工作。
更换电机时,由于客户非常信任黄师傅,没有在一旁观看,黄师傅顺利地将劣质电机安装好,并收取了659元的维修费。临走前,黄师傅还提醒记者把换下来的金属电机带走,准备卖废品。事后,黄师傅向记者传授经验:“这个电机质量好差,像这种不看的客户,直接把它装上就行了,质量差不差客户也不看,我只是质保三个月或半年,半年内不出问题,之后客户找我都没用。” 黄师傅收了客户659元维修费,换下来的电机卖废品卖了60元,而成本只有购买塑料电机的91元。
小问题大收费,无中生有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记者跟随黄师傅,见识到了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套路”。
案例:水龙头没开也收费,换个电池抠掉帽子
有一次,一位客户的洗衣机无法进水,原因仅仅是水龙头没有打开。黄师傅却谎称是进水阀有问题,需要修理,然后将水龙头打开,收取了100多元的费用。
更常见的是燃气灶没电的情况。很多客户知道燃气灶没电后,会自行更换电池,但由于不了解情况,没有将电池上的帽子抠掉,导致燃气灶仍然无法打火。黄师傅会上门更换点火器,实际上只是将电池帽子抠掉,点火器成本大概在20元,却收费250多元。
黄师傅也承认,自己这样做于心不忍,但为了生存,不得不昧着良心多收客户的钱。
利益驱动:平台高压与分成机制下的“逐利”行为
平台施压:报价低遭批评,逼迫师傅多收费
维修师傅之所以想尽办法多收费,最核心的原因是来自家电维修平台施加的压力。维修人员经常会因为报价过低受到公司上级的批评,公司会要求维修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尽可能提高收费。
分成黑幕:平台抽成高,师傅不坑骗难生存
批评只是管理手段的一个方面,真正抬高维修收费标准的,是利润的分配规则。维修师傅告诉记者,由于维修平台掌握着客源渠道,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没有平台,师傅们几乎接不到维修单。因此,每一次师傅们接到平台派发的维修单后,就必须按照平台的要求,想尽办法多收费。而这笔钱,维修平台要分走大部分。
在这样的分配机制下,维修师傅如果不隐瞒实际情况漫天收费,就根本挣不到钱,甚至还会因为业绩差,最终丢掉这份工作。平台的高压和分成机制,最终导致了维修师傅的“逐利”行为,而受害的,却是消费者。
结语:消费者需警惕,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啄木鸟家庭维修的乱象,并非个例,而是当前家电维修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在选择家电维修服务时,需要提高警惕,货比三家,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维修机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家电维修行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无病乱修、乱收费等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啥都修”的口号不再是空谈,而是真正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保障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