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坊 DeFi NFT 元宇宙 Web3

露酒:大熊猫都馋哭了,你还敢喝?

区块链研究 区块链研究 发表于2025-03-14 18:58:59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露酒:传统与创新的拉锯战,是传承还是变味?

提起露酒,可能很多人脑海里一片空白。但如果提到竹叶青,那大概会勾起一些模糊的印象。毕竟,那抹清新的绿色,曾经也算是酒桌上的一道风景。而说到竹叶青,就不得不提它的原料之一——淡竹叶。这种被大熊猫啃食的植物,摇身一变,竟成了露酒的关键。

中药材与白酒的暧昧关系:是创新还是炒作?

按照现在露酒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以白酒或黄酒为底,加入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通过浸提或复蒸馏等工艺制成的饮料酒。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老人喜欢用药材泡酒,号称能强身健体。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露酒的民间版本。竹叶青、毛铺苦荞酒、椰岛鹿龟酒……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属于露酒的范畴。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中药材和白酒的结合,到底是传统智慧的结晶,还是商家为了迎合“养生”概念的营销噱头? 毕竟,现在很多露酒都打着“健康”的旗号,但实际上,它的本质仍然是酒,过度饮用对身体的危害不言而喻。

抖音上那些五花八门的“桂花汾酒”教程,更是让人哭笑不得。黄盖汾酒+桂花+蜂蜜,再配上精美的图片和诱人的文案,一下子就成了网红饮品。而竹叶青也不甘示弱,雪碧、菠萝汁、酸梅……各种奇葩的混搭方式层出不穷。这种“创新”,在我看来,更像是对传统露酒的一种亵渎。

新国标下的露酒:是规范还是限制?

露酒曾经被归为配制酒,地位不高,甚至可以用食用酒精做基底,添加食品添加剂。这种做法,无疑拉低了露酒的档次,也让消费者对露酒的品质产生了怀疑。

2021年,露酒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身份,与配制酒分道扬镳,和其他酒类并列。新国标明确规定,露酒只能用黄酒或白酒为酒基,并且要加入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这无疑是对露酒行业的一次规范,提高了露酒的准入门槛,也让消费者对露酒的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

然而,新国标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比如,露酒的配方是否应该更加开放?是否应该允许使用更多的中药材?是否应该对露酒的功效进行宣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老字号的困境:是坚守还是改变?

作为竹叶青酒泡制技艺传承人,郝持胜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露酒的传承至关重要,要深入研究露酒和节气、时令、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也强调,露酒的配方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郝持胜的观点,代表了老字号企业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挣扎。一方面,他们要坚守传统工艺,保持产品的特色和品质;另一方面,他们也要不断创新,迎合市场需求,吸引年轻消费者。

但问题是,创新是否应该无底线? 是否应该为了迎合市场而放弃产品的特色? 当“老字号”沦为营销的噱头,又该如何坚守品牌的价值?

竹叶青的原料淡竹叶,来自四川大熊猫基地。这听起来似乎很美好,但仔细想想,总觉得有些怪异。用大熊猫的食物来酿酒,这真的合适吗?虽然郝持胜强调,使用的药材都是特级,并且严格把控质量,但这仍然让我感到一丝不安。

露酒的未来:是复兴还是没落?

中国露酒产业发展大会预测,到2030年,露酒的市场规模可达2000亿元。这个数字,无疑给露酒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但问题是,露酒真的能迎来复兴吗?

在我看来,露酒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露酒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露酒的推广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何破解露酒的推广瓶颈?如何让消费者正确认识露酒的价值?如何防止露酒沦为劣质酒精的代名词?

露酒的未来,取决于从业者的智慧和努力。如果他们能够坚守品质,不断创新,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认知,那么,露酒或许真的能迎来复兴。但如果他们只顾眼前利益,盲目追求市场份额,那么,露酒最终可能会走向没落。

我个人对露酒的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希望露酒行业能够真正重视产品的品质和内涵,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营销噱头。只有这样,露酒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去中心化以太坊实验室

去中心化以太坊实验室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