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追尋中本聰的十五年
作者的執著與中本聰的謎團
本傑明·華萊士,這位最早報道比特幣的記者之一,用十五年光陰,踏上了一條解密中本聰的漫長征程。他從技術分析入手,研讀每一行代碼;繼而進行文體鑑定,試圖從文字中捕捉蛛絲馬跡;更是不惜跨國追蹤,只為揭开這位加密世界幕後天才的真面目。最終,線索指向了一位年過七旬的程序員——詹姆斯·A·唐納德。然而,在與唐納德見面並交談後,華萊士卻選擇了擱筆,放棄了繼續追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執著的記者選擇了放棄?這背後隱藏着怎樣的真相?
比特幣的崛起與中本聰的神化
中本聰,比特幣的匿名發明者,如同一個謎團般存在。自2011年春天消失後,他的身份始終未被揭開。儘管其名下握有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財富,卻分文未動。這位創造了革命性技術的神秘人物,既不居功,也不牟利,這種行為在科學史上前所未見。信徒們將他視為傳奇,甚至在布達佩斯豎起了他的銅像——一個身披兜帽的幽靈。更有甚者,買下退役郵輪,試圖建立一個以比特幣為基礎的主權社會。種種現象,都將中本聰推上了神壇。
揭秘行動的艱難與作者的決心
早在2011年首次報道中本聰時,華萊士便未曾料到,十多年後,他的身份仍是未解之謎。無數次的“揭秘”嘗試均以失敗告終,甚至淪為鬧劇。《新聞周刊》曾言之鑿鑿地指認一位加州工程師,引發媒體圍堵。就連擁有頂級資源的《60分鐘》也無功而返。然而,華萊士卻堅信自己破解了這個謎題,並懷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尋找真相的旅程。他深知,這位神秘人物費盡心思隱匿行跡,而他所發現的真相,或許與人們的想象截然不同。甚至,可能充滿危險。
線索一:薩希爾·古普塔的猜測——馬斯克是中本聰?
古普塔的論證:從用詞習慣到產業背景
2021年除夕夜,一封名為《關於中本聰的新线索》的邮件,再次点燃了华莱士的调查热情。发件人萨希尔·古普塔,早在四年前就曾推测马斯克“很可能”是中本聪。这一次,他提供了新的“证据”:一段与马斯克幕僚长萨姆·泰勒的对话。古普塔认为,中本聪的用词风格与马斯克惊人相似,两人都爱用“数量级推理”(order of magnitude)和“该死的”(bloody)这类表达。此外,中本聪以抽象方式谈论货币,正如马斯克在PayPal任职时所为。两人均精通C++语言和密码学,这些都让古普塔怀疑:比特幣之父是否一直藏在聚光燈下?
马斯克的否认与古普塔的坚持
古普塔曾向马斯克的幕僚长泰勒当面询问:“埃隆是中本聪吗?” 泰勒沉默了15秒,然后说:“我能说什么呢?” 这被古普塔视为关键线索。尽管马斯克发推否认(“不实消息。几年前朋友送过我一点比特币,但不知丢哪儿了”),古普塔仍坚信自己的理论,并列举了更多“证据”。例如,PayPal联合创始人卢克·诺塞克曾称公司初衷是创造一种脱离银行的货币;中本聪与马斯克都习惯在句号后空两格;马斯克常出入范奈斯机场,而比特币早期一封邮件意外暴露的IP地址正位于洛杉矶北部;早期开发者评价中本聪“专横”,马斯克亦如此。
作者的反思:身份之谜的重要性
面对古普塔的“99%确定”的论断,华莱士不敢断言其正确,却能理解他的执念。当时,比特币单价飙升至近7万美元,总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2011年时,中本聪的身份成谜似乎无关紧要,但如今竟仍是未解之谜。华莱士开始思考,中本聪的身份,对于理解比特币的本质,究竟有多重要?半年后,他辞去工作,全心投入这场纠缠他十余年的谜题。
比特幣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中本聰的白皮書與早期參與者的貢獻
中本聰在一篇論文中,描述了一種新型貨幣——它運行在由志願者計算機組成的網絡中,依賴全網共同維護的透明公共账本,而非銀行或政府的借貸記錄系統。這篇論文,後來被稱為《比特幣白皮書》。早期,一些成員對中本聰編寫的軟件提出了反饋,中本聰欣然接受,並在2009年1月初,在开源平臺SourceForge發布了比特幣的初始版本。據早期參與者回憶,首日下載量僅127次。
比特幣的優勢與去中心化特性
許多首批用戶是認為“貨幣亟需升級”的程序員。紙幣會褪色、褶皺、破損、沾染病菌;面值固定、易於僞造、大額轉移困難。比特幣則具備耐久性、不可僞造性、近乎無限的拆分性,有望實現互聯網小額支付的理想——任何金額皆可瞬間全球到账。作為一種由普通個體維護的數字化貨幣,比特幣不受中央權力幹預,無需依賴傳統體系。
中本聰的隱退與加文·安德烈森的接棒
中本聰創造的核心是區塊鏈——一套不斷延展的系統交易記錄。約每十分鐘,最新交易記錄被打包成“區塊”,並通過精妙的數學算法與前一區塊鏈接,使篡改內容幾乎不可能。在最初的20個月裏,中本聰承擔了統籌的角色。軟件开發員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參與比特幣項目四個月後,他的投入與計算機科學造詣贏得了中本聰的信任。中本聰先是授予他直接訪問源代碼的權限,接着在2010年9月左右告知加文:自己將忙於其他項目,未來幾個月會移交SourceForge代碼庫的控制權以及項目的“警報密鑰”。至此,加文正式成為比特幣首席开發者。2011年4月下旬,中本聰發郵件提醒加文:“希望您別再把我描述成神祕黑影——媒體只會把比特幣炒作成‘黑市貨幣’的標籤。” 這成了加文收到的最後一封郵件。此後,他徹底沉寂。
中本聰身份線索的梳理
語言習慣、編程風格與隱私保護
加文與其他早期比特幣开發者對中本聰的身份達成幾點共識:他填寫居住地為日本,但無人相信他真是日本人。他的英語毫無瑕疵,用詞帶有英式風格。他對身份嚴防死守,通過匿名服務隱藏信息,使用vistomail.com的郵箱地址(可僞造郵件發送時間),還使用過免費郵箱gmx.com。他的編程風格略顯過時,暗示其年齡可能偏大。
對身份的猜測與陰謀論
名字是否暗藏线索?“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直譯可解為“中央情報”,或許暗示間諜機構參與比特幣的誕生。另一種解讀將“中本聰”拆解為科技巨頭名稱的拼接——SAmsung、TOSHIba、NAKAmichi、MOTOrola——暗示企業陰謀集團操縱一切。程序員丹·卡明斯基(Dan Kaminsky)則認為,中本聰或是銀行內部團隊。
“中本聰”身份是否重要的爭論
但丹·卡明斯基補充道,中本聰的身份“對比特幣本質並不重要。比特幣早已超越中本聰。” 這與一種主流觀點呼應:中本聰作為匿名實體悄然退場的設計,正是比特幣去中心化精神的根基——他的消失,讓這項技術真正成為一場無需領袖的全球實驗。“我們不知道中本聰是誰。” 這種說法,在比特幣社區中流傳甚廣。
線索二:詹姆斯·A·唐納德——最有可能的中本聰?
語言指紋:罕見詞彙的巧合
2023 年 4 月下旬的一天,華萊士在思考一個他在中本聰的文章中看到的詞:hosed。鑑於中本聰的寫作風格傾向於摒棄個性或與任何特定環境的聯系,“hosed ”這個詞顯得格外突出。在Metzdowd郵件列表中,在比特幣白皮書發布前三年,”hosed”這個詞總共被使用過四次。其中有兩次出自同一人:詹姆斯·A·唐納德。華萊士重新查閱了”中本聰指紋分析器”生成的生僻詞表,試圖驗證唐納德是否還使用過其他罕見的中本聰式表達。
唐納德的背景調查:身份、思想與技術
果不其然。在華萊士搜集的橫跨二十年的語料庫中,唐納德是唯一使用過”fencible”(意為”可銷贓的”)這個詞的人——這個單詞中本聰曾在其著作中以”non-fencible”(不可銷贓的)的形式出現過一次。更令人震驚的是,唐納德使用該詞的記錄可追溯至1998年10月他在密碼朋克郵件列表的發言。他的網絡行蹤飄忽不定:各類網站宣稱他是加拿大人,說他已去世,並指出”詹姆斯·A·唐納德”並非真名。在意識形態層面,唐納德將極端自由主義(本質上已屬無政府資本主義)與對密碼學變革力量的狂熱信仰融為一體。
從回應者到嫌疑人:重新審視唐納德的角色
儘管唐納德在比特幣的公开討論中並不活躍,但他卻在比特幣早期歷史中留下過驚鴻一瞥——作為郵件列表上第一個回應中本聰的人。彼時在華萊士的嫌疑人電子表格中,唐納德僅位列第42號。此刻重審唐納德作為首個回應者的意義,華萊士腦海中浮現2008年的中本聰:將驚世之作拋向世界卻無人問津,於是自導自演拋出技術質疑,既推動討論又制造誤導。
更多的線索:房產、訃告與政治立場
唐納德在夏威夷擁有多處房產。2008年6月19日(即中本聰向世界宣布其發明前數月),《檀香山星報》刊登過二战老兵”Satoshi Nakamoto”的訃告。難道是為尋找化名而進行的身份盜用?唐納德早年是激進左派,後蛻變為無政府資本主義者。
學術背景與職業軌跡
為驗證其學術背景,華萊士聯絡了悉尼大學物理學院的知情者。當年參與面試的教授鮑勃·休伊特回憶,這位墨爾本來的申請人”頗具波西米亞氣質”。職業軌跡顯示:唐納德先為蘋果電腦編寫軟件,後赴美為Epyx开發電子遊戲,繼而轉战數據庫領域。
唐納德的爭議性與隱藏身份的動機
作者對中本聰形象的質疑
華萊士從未認同比特幣界普遍存在的那種假定——中本聰必定是位仁慈的化身。他始終覺得那些將中本聰神化為半人半神的比特幣信徒,不過是在進行一廂情愿的投射:幻想他大公無私,謙遜低調,是從未來穿越來拯救人類的先知。
唐納德的極端思想與爭議言論
唐納德則截然不同。在其博客中,他宣揚一種名為”新反動主義”的陰暗意識形態。他的新反動主義變體更摻雜着赤裸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與過量的偏執妄想:他將新冠疫情歸咎於耶穌會的陰謀。除了繁復的政治宣言,唐納德還持續輸出種族主義、恐同、厭女言論及各種冒犯性措辭。
隱藏身份的真正原因:保護比特幣
倘若唐納德就是中本聰,他選擇以化名發布比特幣的動機豈非昭然若揭?他希望世人純粹基於作品本身的價值接納這項天才發明,而非因其身份偏見將其扼殺。他隱姓埋名非因比特幣可能危及自身,而是唯恐自身的存在會危及比特幣的未來。
“尊重中本聰隱私”背後的真相
華萊士懷疑是否已有圈內人士知曉或懷疑唐納德即中本聰。那些高呼”尊重中本隱私”的人中,是否有人早已心知肚明:若比特幣的創造者被證實是個極右翼瘋子,必將引發公關災難,他們真正要守護的,其實是這個信仰體系的名聲與自己投資組合的價值?
與唐納德的會面:短暫的接觸與未解的謎團
尋訪唐納德的過程與準備
華萊士聯系了私家偵探丹尼爾·奎因,他居住在與疑似唐納德所在海濱小鎮車程相宜的區域。向奎因提供了房屋地址及二十年前的老照片。數日後,丹尼爾發來監視報告,並成功抓拍到立於屋門前的男子。與二十年前照片相比,盡管須發盡白,濃密絡腮胡、金屬框眼鏡與豐腴鼻梁的特徵完美契合。三日後,華萊士已踏上飛往澳大利亞的航班。
簡短的對話:拒絕透露任何信息
華萊士敲了敲詹姆斯家的門框。見他敲擊門框沒有反應,直接敲響了正門。片刻後詹姆斯开門走出。華萊士立即开始解釋。詹姆斯說,”簡而言之,我不能告訴你任何我不能透露的事。” 他的語氣溫和,帶著困惑的幽默感。當被問及是否知道中本聰的身份及其社會政治目標,以及是否認為會是哈爾·芬尼時,詹姆斯均拒絕回答。”我被禁止向任何人透露任何信息,包括已經說過的話。” 當華萊士提議請他喝杯啤酒或共進午餐時,詹姆斯笑了。”聽着,”他說,”我有個毛病就是話太多,喝幾杯後更是口無遮攔,所以還是算了。”
作者的困惑與對線索的重新審視
我用了十五年追尋中本聰的身份。為此我學會了編程,聘請了機器學習專家、文體分析專家和私家偵探,歷經37小時旅程只換來三分鐘會面。華萊士確信沒人像他這樣執着於解开這個謎題。他开始理解为何萨希尔·古普塔坚信埃隆·马斯克就是中本聪。## 結論:接受謎團,展望未來
放棄追尋:或許永遠無法得知真相
或许终有一天,人工智能能帮助我们确证中本聪的身份。但此刻华莱士确信,除非政府解密某些难以预料的机密,否则我们很可能永远无法超越合理怀疑地知晓他的真实身份。记忆会褪色,证人会离世。比特币没有亲子鉴定,要证明谁是中本聪,除非本人现身并展示相关私钥,或至少提供未经伪造的同期文件佐证。接受这个事实让华莱士如释重负。
比特幣的成功與中本聰的永恆
华莱士仍为中本聪的创举目眩神迷——但几乎同样震撼于他消逝得如此完美。作为乌托邦式构想,比特币本无成功可能;但作为新兴资产类别,它却展现出顽强生命力。中本聪已成为其幕后之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存在——这个无需肉身与历史负累的理念,终将永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