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政策推动与市场前景
近日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促进生活服务消费作为重点。其中,即时零售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模式,正日益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力量。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在平台、商家等多方协同创新下,即时零售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即时零售的特点与作用
即时零售以线上即时下单、线下即时履约为核心,依托本地零售资源,快速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其便利性、多样性和高效性,不仅释放了居民多元消费需求,也提升了本地零售供给能力,优化了要素资源配置,有效激活了国内市场活力。国家对即时零售等新型消费模式高度重视,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并积极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近年来,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和订单量持续增长,已成为零售业新的增长点。例如,京东七鲜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00%,表明即时零售已成为节日期间消费者的主流选择。
即时零售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发展迅速,我国即时零售仍面临一些挑战。传统零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展较慢,缺乏相关人才,线下门店的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数字技术及配套设施的渗透率仍然偏低,大型零售企业和连锁商超在更新数字技术设施时,常面临新旧系统不兼容和沉没成本等问题。中小零售商户普遍存在数字化基础薄弱、入驻电商平台成本较高等现实困境。此外,配送骑手遭受算法歧视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平台缺乏对骑手的支持和权益保护,因此,亟需构建即时零售领域的监管制度和完善行业规范。
推动即时零售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即时零售凭借高效配送的优势,显著提升了消费体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下一阶段,应抓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多元主体利益权益保障等关键环节,多管齐下,推动即时零售扩容提质。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云(云计算、大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端(智能终端、软件应用)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夯实即时零售全链条数智化基础条件。加快制定智慧物流、即时配送等新兴领域标准,完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支持本地物流、即时配送节点建设,对参与即时物流、社区配送的企业和骑手给予一定补贴,引导即时零售全链条、多维度开拓下沉市场。
创新数字化经营管理
支持经营主体参与打造数字化即时零售供应链生态,研发数字化管理系统和解决方案,开展线上引流、线下理货等商家代运营服务。加大数字技术领域研发力度,加快破解国内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支持即时零售线上平台系统、线下商家实体和物流配送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型升级。加快即时零售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革新调整经管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于零售业模式变革和经营理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保障多元主体权益
协调即时零售经营主体与社区治理、交通安全、数据共享、政府监管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减少城市内各区域、社区单元间商品或服务流动壁垒。构建涵盖即时零售供应商、商家、消费者、配送骑手的信用体系,维护多元主体的安全和利益。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