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国防困境:俄乌冲突中的“旁观者”角色与军工股的崛起

author author 发表于2025-02-23 09:55:59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俄乌冲突持续,和平谈判遥遥无期,欧洲却在这一国际冲突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莱茵金属首席执行官Armin Papperger近日接受采访时直言,欧洲长期以来国防投入不足,导致其在俄乌问题上缺乏话语权,只能扮演谈判桌旁的“旁观者”。

三十年来,欧洲国家奉行“低投入”的国防策略,许多国家的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仅为1%左右,远低于北约设定的目标。Papperger将此比喻为“父母共进晚餐,孩子们只能坐在另一张桌子上”,形象地展现了欧洲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缺乏话语权的尴尬现状。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俄美会谈进一步凸显了这一问题。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直接对话,而欧洲被排除在外,这更印证了Papperger所说的“欧洲人是孩子”的无奈现实。虽然2021至2024年间,欧盟国防总支出增长超过30%,达到约3260亿欧元,占欧盟GDP的1.9%,但这仍与北约的要求存在差距,更无法与美国相比。特朗普曾施压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5%,进一步突显了欧洲国防投入的不足。

然而,这一困境也催生了新的机遇。投资者押注欧洲各国政府将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国防股应声上涨。莱茵金属股价三天内上涨34%,Papperger预测未来五年年销售额将达到300亿至400亿欧元,远超2021年的57亿欧元。这种增长预期,源于欧洲和乌克兰武器库的匮乏。即使战争结束,欧洲各国仍需大量采购武器装备以补充库存,增强防御能力。

自2022年以来,欧洲国防集团股价持续上涨,美国副总统JD Vance对美国确保欧洲安全的承诺表达出的不确定性,更进一步刺激了欧洲国防股的增长。这反映出市场对欧洲国防开支增加的预期,以及对相关军工产业发展的看好。

总而言之,俄乌冲突深刻暴露了欧洲长期以来国防投入不足的问题,使其在国际谈判中缺乏话语权。然而,危机也带来了机遇,国防开支的增加以及军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欧洲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未来,欧洲能否扭转被动局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将取决于其能否持续加大国防投入,提升自身实力。

去中心化以太坊实验室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