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 供应链 半导体 三星电子 科技
三星业绩下滑,芯片市场需求疲软是主因,这篇文章分析得挺到位,特别是提到了区块链技...
三星电子近期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利润低于市场预期,引发股价波动。这一事件不仅对三星电子自身,也对全球半导体行业乃至更广泛的科技领域都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区块链技术,深入探讨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趋势。 业绩不及预期:市场反应与分析 三星电子第四季度营业利润...
还有 5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42人围观三星电子近期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利润低于市场预期,引发股价波动。这一事件不仅对三星电子自身,也对全球半导体行业乃至更广泛的科技领域都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区块链技术,深入探讨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趋势。 业绩不及预期:市场反应与分析 三星电子第四季度营业利润...
还有 5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42人围观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行业和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的用例,加密信用卡建立了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之间的桥梁,使得消费加密货币变的非常简单。
传统的出金方式要将资金换成法币再消费,资金转换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和汇率的损耗,eUSD Card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的信用卡,能直接消费加密货币,减少了法币和数币之间兑换的时间成本。 第二个痛点是,部分地区因银行基础设施问题无法快速方便地获得美金支付的能力,对于手头没有VISA/MASTER卡的中小企业主来说,当需要订阅的服务只能支持VISA/Master卡时,能快速拥有一张VISA/MASTER卡能快速解决问题。
支持10+种加密货币充值
目前支持的币种:
能在各大电子钱包使用
支持发布联名卡
借助VISA卡组织网络
多重安全防护
eUSD Card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Web3用户:
Web3用户天然有将加密货币用于日常消费的需求,以往的经验中,往往是将加密货币转成法币,这个转换需要的时间和转化成本。Web3用户可以直接充值即可使用卡片。
订阅云服务/Saas/广告:
大多数线上云服务、SAAS软件支持VISA/Master卡进行支付例如,我们的客户将eUSD Card用于Facebook广告,Facebook广告的平台风控规则比较严格,稍有不慎就会被封号,一旦封号就会陷入业务停滞的危险。eUSD Card支持多卡功能和限额功能,降低封号之后无卡可用的境地,同时方便企业和个人进行账单和资金管理。
经常外出旅行的“空中飞人”:
这类用户核心诉求第一是强大的跨境支付能力,eUSD Card几乎支持任意币种,支持超过5000万商户进行支付,能完美满足跨境支付的需求。第二是防止盗刷。针对防盗刷,eUSD Card的建议是限制卡片的消费额度,开启3DS验证,一旦发现盗刷行为,立刻冻结卡片,最好绑定Apple/Google等信誉良好的钱包使用,这类钱包不会暴露您的卡号/CVC等敏感信息。
远程&跨境支付:
随着远程和跨国办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进行跨境支付服务费、房租、工资等。eUSD允许通过转账非常方便地将资金转给收款人,同时也支持将eUSD Card绑定到付款平台和支付平台进行代扣等。
eUSD.com 是一家区块链技术企业,专注于加密钱包和支付解决方案,致力于降低加密货币的使用门槛。团队成员有超过10余年的金融服务行业的经验,核心成员来自于知名金融公司。
官方网站: https://eusd.com
Twitter: @eUSD_Card
联系方式: cs@eusd.mail.com
点击开卡: 连接
2024年,银行业的日子不好过,这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别跟我说什么“稳中向好”,利率下行、息差收窄,哪个不是实实在在的痛? 各家银行都在勒紧裤腰带,能喘口气就不错了。这时候,北京银行跳出来说自己“穿越周期”、“韧性生长”,还涨了43%的股价,你信吗?反正我有点怀疑。
年报数据确实亮眼: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营收利润双增长。但数字这东西,是最会骗人的。 资产规模扩张的背后,真的是优质资产吗?会不会是为了冲规模,放出去一堆不良贷款? 存款增长了,那又是靠什么吸引来的? 是高息揽储,还是靠着行政手段拉来的“关系户”?别忘了,存款成本上升,最终还是要转嫁到实体经济身上,中小企业本就艰难,雪上加霜的事情少做为妙。
再说贷款投向,什么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听起来政治正确,但实际效益呢? 这些领域风险高、回报慢,真的是银行应该All in的方向吗? 还是说,只是为了响应政策号召,做给上面看的“政绩工程”? 我承认北京银行在这些领域做出了努力,但效果如何,恐怕还需要时间检验。 非息收入增长,这倒是值得肯定。 说明北京银行开始摆脱对传统利差的依赖,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但非息收入的构成是什么? 是理财产品的销售提成,还是手续费收入? 如果是前者,那就要警惕金融风险,别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把客户当韭菜割。 如果是后者,那就要反思服务质量,别让客户觉得钱花的不值。
零售业务AUM增长17.25%,听起来很厉害,但考虑到现在“全民理财”的氛围,这个增长速度也算不上惊艳。 而且,AUM增长了,客户的收益呢? 如果只是银行赚的盆满钵满,客户却颗粒无收,那这种增长有什么意义? 不良贷款率下降0.01个百分点,这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能维持这个水平,已经算不错了。 但也别沾沾自喜,未来的风险敞口还很大,稍有不慎,就会被打回原形。
2014年,顶层设计者高屋建瓴,一句“三个转变”犹如惊雷,炸醒了沉睡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要变!从数量到质量,从模仿到创造,从产品到品牌,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对中国企业提出的生死攸关的挑战。这几年,我们看到了华为的崛起,大疆的创新,但更多的,是打着“国货之光”旗号,行营销炒作之实的“伪创新”。麻辣王子,这个辣条界的“后起之秀”,最近风头正劲,又是庆功会,又是“销量第一”认证,似乎要超越老牌劲旅卫龙,成为新一代的“辣条之王”。
但等等,这真的是“中国创造”的典范吗?还是又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大戏?
麻辣王子最近可是出尽了风头,又是深圳的庆功会,又是“销量第一”的认证,恨不得敲锣打鼓地告诉全世界:“我!麻辣王子!辣条界的老大!” 但仔细一看,这“第一”的名头,水分可真不少。
麻辣王子自己宣称,2024年销售额突破15亿,市场占有率高达51.2%,稳居全国第一。这数据乍一看,挺唬人。但回过头看看卫龙的财报,2024年光是辣条的营收就高达26.67亿,占总收入的42.6%。这数据可是实打实的财报数字,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我就纳闷了,这麻辣王子的15亿是怎么“干掉”卫龙的26亿的?难道是统计口径不一样?还是说,麻辣王子掌握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销量秘籍”?这“第一”的名头,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底气不足,更像是自己给自己戴的高帽子。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麻辣王子还请来了沙利文,颁发了“麻辣辣条全国销量第一”的认证书。沙利文是谁?一家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出具报告,这很正常。但问题是,这份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如何保证?
要知道,咨询公司也是要恰饭的。谁给的钱多,报告自然就偏向谁。麻辣王子花钱买了个“第一”的认证,然后大肆宣传,这套路,是不是有点眼熟?这让我想起了那些所谓的“独立评测”,收了厂家的钱,昧着良心说好话。
沙利文的这个“认证”,在我看来,就是一场精心包装的商业推广。它利用了人们对“权威”的信任,把一个有待商榷的结论,包装成了一个“既定事实”。消费者不明就里,很容易被这种宣传所误导。
更讽刺的是,麻辣王子一直标榜自己是“正宗辣条,健康升级”。但实际上呢?在各大投诉平台上,关于麻辣王子吃出头发、发霉变质的投诉屡见不鲜。一个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无法保证的企业,有什么资格谈“健康升级”?
我一直觉得,食品行业是最不能容忍虚假的。毕竟,这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麻辣王子一边喊着“转型升级”的口号,一边却在食品安全上频频翻车,这难道不是一种本末倒置吗?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似乎只要能博人眼球,就能获得关注,就能转化为真金白银。麻辣王子深谙此道,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甚至不惜“剑走偏锋”,玩起了“黑红”路线。
去年年底,麻辣王子因为年终奖发活猪上了热搜。这事儿,乍一看挺“接地气”,挺“实在”。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却充满了算计。
一头猪值多少钱?几千块而已。但上了热搜,带来的流量价值是多少?恐怕是几十万、几百万都不止。麻辣王子用几千块的成本,换来了巨大的曝光,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而且,这种“土味营销”还能迎合一部分人的心理。在一些人看来,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比那些高大上的广告更真实,更可信。麻辣王子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才能成功地吸引眼球。
更早之前,麻辣王子还爆出了“00后被隐瞒亿万家产20年”的新闻。这情节,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豪门、隐瞒、逆子,每一个关键词都能刺激人们的神经。
虽然事后麻辣王子的创始人出来解释说,并没有刻意隐瞒家产,但这种解释,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欲盖弥彰。一个8岁前住在农村,一直以为家里欠债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是亿万富翁的继承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故事。
我甚至怀疑,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剧本。麻辣王子利用人们对“豪门”的好奇,成功地制造了话题,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
今年夏天,湖南平江遭遇了严重的汛情,麻辣王子的工厂也因此停工。这本来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但麻辣王子却能从中找到营销的机会。
“麻辣王子工厂停工”的消息,迅速登上了热搜。麻辣王子官方微博也及时发布声明,表示工厂因为停水停电暂时停工。同时,他们还宣布向灾区捐款100万元。
捐款当然是好事,值得肯定。但在这个时候,把工厂停工的消息和捐款的消息放在一起宣传,总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这就像是在说:“你看,我们麻辣王子多有社会责任感,工厂都停工了,还不忘捐款。”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麻辣王子的本意,但这种做法,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灾难营销”的联想。
麻辣王子的崛起,离不开平江这个“辣条之乡”的滋养。平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靠着一根小小的辣条,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中国辣条之都”。
平江的辣条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平江的农民为了生计,开始尝试制作一种叫做“麻辣丝”的食品,这就是辣条的雏形。
最初的辣条生产,都是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这些小作坊,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卫生条件也堪忧。但即便如此,辣条依然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独特的口味,迅速占领了市场。
随着辣条市场的不断扩大,平江的辣条企业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平江县共有辣条企业116家,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辣条产业,成为了平江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辣条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由于行业门槛低,监管不到位,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使用违禁添加剂。
平江辣条的崛起,确实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产业链条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食品安全,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辣条作为一种直接入口的食品,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如果辣条企业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那么再大的产量,再高的销售额,也都是空中楼阁。
我一直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辣条行业的监管,提高行业门槛,打击违法行为。同时,辣条企业也应该加强自律,提高质量意识,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只有这样,平江的辣条产业才能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创造”的典范,而不是一个充斥着虚假宣传和食品安全隐患的“营销之光”。
黄金这玩意,上周的走势真是让人捏一把汗。周初那低开,直接干到了3192.2,我当时就觉得,这波回调够狠。可谁能想到,它竟然能硬生生地拉起来,一路冲到3358.5的历史新高!这就像坐过山车,心脏不好的人真受不了。不过,冲高之后的回落也挺耐人寻味,最终收在3327.5,留下一根上影线长长的阳线。
这根阳线,怎么看都觉得有点悬。上影线这么长,说明上方抛压沉重,多头冲锋的意志并不坚决。历史新高,往往是多空双方激烈博弈的战场,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多头的坟墓。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突破新高就是打开了上涨空间,应该继续追多。但我总觉得,这里面可能藏着“诱多陷阱”。主力资金很可能利用散户的追涨心理,先把价格拉上去,然后再狠狠地砸下来,收割韭菜。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短暂的回调只是为了蓄势,准备下一波更大的行情。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所以,对于今天的操作,我的看法是偏谨慎的。直接追多肯定是不行的,风险太大。如果早盘直接拉升到3352附近,可以考虑轻仓做空,激进一点的,可以在3355空。止损一定要设好,3358是底线,不能突破。目标位可以先看3332和3325,如果跌破了,可以继续看到3318和3310。到了3310附近,就可以考虑止盈离场,反手做多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特别是这种高位震荡的行情,一不小心就会被套牢。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盲目跟风。
白银上周的表现也挺有意思,开盘32.226,先是试探性下跌到31.71,然后又猛地拉升到33.111,最后收在32.548,留下一个上下影线几乎等长的纺锤线。这种形态,说白了,就是多空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没能占到便宜。
纺锤线,在我看来,往往意味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多空双方都在试探,都在犹豫,谁也不敢轻易出手。这种时候,很容易出现假突破,或者大幅震荡。如果是在上涨趋势中出现纺锤线,可能意味着上涨动能减弱,有反转的风险。如果是在下跌趋势中出现,可能意味着下跌趋势趋缓,有反弹的可能。但具体情况,还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消息面来综合判断。单凭一根纺锤线,是很难得出明确结论的。
对于白银,我个人倾向于短线做空。今天可以在32.8附近尝试空单,止损设在33,目标位先看32.5,如果跌破了,可以继续看到32.3甚至32.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白银的波动性比黄金更大,风险也更高。做空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32.8这个位置也比较敏感,很可能会出现反复震荡。如果价格突破了33,就说明多头力量仍然很强,应该及时止损,避免更大的损失。做交易,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风险,保住本金,才能有机会赚更多的钱。
再说说欧美,上周开盘1.13114,先是冲高到1.14298,然后回落到1.12613,最后收在1.13903,留下一根下影线稍长的中阳线。这种形态,表面上看,好像是多头占优,但我觉得里面可能藏着猫腻。
下影线较长,说明下方有一定的支撑,多头在低位进行了反击。但是,上方的压力依然很大,价格并没有突破前期的阻力位。而且,这根阳线的实体并不大,说明多头的力量并不强劲。在我看来,这很可能是主力资金故意制造的一种假象,目的是为了吸引散户进场做多,然后他们就可以在高位抛售,实现利润。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是阳线,而且还有下影线,就应该继续做多。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现在的欧美,就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风险太高了。如果一定要做多,也要非常谨慎。今天可以在1.13850附近轻仓做多,止损一定要设在1.13700,不能突破。目标位可以先看1.14200和1.14450,如果突破了,可以继续看到1.14650。但是,一旦价格跌破了1.13700,就要立刻止损离场,不要抱有任何幻想。记住,在金融市场里,保住本金永远是第一位的。
原油这玩意,上周也挺闹腾。小幅高开在61.74,然后先是跌到60.27,接着又拉升到64.66,最后收在64.18,留下一个下影线较长的中阳线。这根阳线,看着挺喜人,但背后隐藏的风险也不少。
原油价格的走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OPEC+的减产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油价。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总是时不时地给油价添一把火。此外,全球经济的增长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原油的需求,从而影响油价。现在的情况是,OPEC+减产力度有限,地缘政治风险时不时冒头,全球经济又面临下行压力,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原油价格震荡不定。
对于原油,我的看法是,短期内可能还会维持震荡走势。如果要做多,一定要控制好风险。本周可以在62.9附近做多,止损要设在62.4,不能突破。目标位可以先看63.7和64.2,如果突破了,可以继续看到64.6和65。但是,一旦价格跌破了62.4,就要立刻止损离场,不要犹豫。原油的波动性很大,一旦判断失误,很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纳斯达克指数,上周简直是一场灾难。高开在8948.12,然后一路狂飙到19128.44,紧接着就是断崖式下跌,最低干到17963.84,最后收在18301.95,留下一根下影线长于上影线的大阴线。这根阴线,简直就是悬在科技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纳指的暴跌,反映了市场对科技股泡沫的担忧。过去几年,科技股一路高歌猛进,估值也水涨船高,很多公司的市盈率都高得离谱。但是,这种高估值是建立在对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之上的。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投资者就会开始抛售股票,导致股价暴跌。上周的纳指暴跌,很可能就是这种恐慌性抛售的结果。市场正在进行估值回归,把那些被高估的科技股打回原形。
对于纳指,我的建议是,坚决做空。上周在18960做的空单,可以继续持有,并且把止损跟进到18800。本周可以在18460继续做空,止损设在18560。目标位可以先看18000和17900,如果跌破了,可以继续看到17800甚至17700。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纳指的波动性非常大,做空的风险也很高。一定要控制好仓位,并且严格设置止损,避免被套牢。在市场恐慌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抓住机会,赚到钱。
上周的基本面,简直就是一团乱麻。美国关税政策搅得全球市场不得安宁,通胀压力又让美联储左右为难,整个宏观经济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简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全球贸易战。虽然暂时把智能手机、电脑等产品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但又威胁要对半导体和整个电子供应链单独评估并征税。这种不确定性,严重打击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导致全球贸易萎缩,经济增长放缓。而且,关税政策还会推高物价,加剧通胀压力,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美国的通胀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关税政策,推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紧张,导致工资上涨,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承认,关税可能导致通胀持续过热。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加息措施,来控制通胀,但这又会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
面对高通胀和经济下行风险,美联储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不断施压,要求美联储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美联储又担心降息会加剧通胀,导致经济过热。鲍威尔的回应,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狠狠地打了特朗普的脸。他不仅淡化了降息预期,还明确表示,不存在“美联储看跌期权”。这意味着,美联储不会为了迎合政治压力而牺牲经济稳定。
本周的财经日历,也是满满当当。各种经济数据和美联储官员讲话,都可能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周一的美国3月谘商会领先指标月率,可以反映美国经济的先行走势。如果数据表现不佳,可能预示着美国经济即将放缓。周二的欧元区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和美国4月里奇蒙德联储制造业指数,可以反映消费者和企业对经济的信心程度。如果数据下滑,可能导致市场恐慌。周三的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初值和美国3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可以反映制造业和房地产市场的景气程度。如果数据低于预期,可能引发市场抛售。周四的美国至4月19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和美国3月耐用品订单月率,可以反映劳动力市场和制造业的需求情况。如果数据恶化,可能加剧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周五的美国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和美国4月一年期通胀率预期终值,可以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和通胀的预期。如果数据下降,可能导致市场下跌。
除了经济数据,本周还有一些重要的风险事件需要关注。周二的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在经济流动性峰会上发表讲话,可能会透露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周四的美联储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可以了解美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此外,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可能随时爆发,对市场造成冲击。
总而言之,现在的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各种消息满天飞,各种指标眼花缭乱,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风。要学会识别市场中的假象,看清背后的逻辑。不要被一时的涨跌所迷惑,要着眼于长期的趋势。要控制好风险,保住本金,才能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生存下去。记住,在金融市场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人,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