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卢比的困境:一场CPI数据与降息预期的拉锯战
最近,印度卢比的日子不太好过。面对美元的强势,以及外资仿佛开了闸般的撤离,卢比汇率显得有些摇摇欲坠。更让人头疼的是,进口商们,特别是那些能源巨头,似乎铁了心要囤积美元,进一步推高了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原本指望非交割远期(NDF)市场能有所缓解,结果到期结算反而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剧了卢比的卖压,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外资撤离:一场信心危机?
要说最让人心惊的,还得是外资的撤离。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已经有近150亿美元从印度股市溜走,照这个趋势,打破2022年创下的170亿美元外资净流出纪录恐怕只是时间问题。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股市市值蒸发了约1.3万亿美元,市场信心遭受重创。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抛售,不禁要问,这真的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吗?还是对印度经济前景的一种悲观预期?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毕竟,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不应该如此轻易地被外资“抛弃”。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新兴市场的噩梦?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印度自身。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就像一把悬在新兴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它们的货币稳定。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会儿说要加税,一会儿又好像要缓和,这种不确定性让全球投资者心惊胆战,纷纷涌向避险资产,卢比自然也成了“池鱼”。
CPI数据:卢比的生死线?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本周三即将公布的印度和美国CPI数据上。这不仅仅是两个数字,而是可能决定卢比命运的关键因素。
美国CPI:牵一发而动全身
市场普遍预期美国2月的CPI同比上涨2.9%,核心CPI预计同比增长3.2%。如果数据高于预期,那可就热闹了。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不会那么着急降息,美元会继续坚挺,卢比的压力自然会更大。说实话,我个人对美国的通胀控制并不乐观。虽然美联储一直在努力,但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通胀的韧性可能超出预期。
印度CPI:央行的底线
而印度方面,2月的CPI预计在5.1%左右,逼近印度央行6%的上限目标。如果通胀真的“爆表”,印度央行估计也坐不住了,可能会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政策,试图稳住卢比。但问题是,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肯定会有影响,这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美联储的降息:一场遥远的救赎?
除了CPI,美联储的政策预期也像幽灵一样,影响着市场的情绪。虽然2月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让市场开始期待美联储在2025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并在6月启动首次降息,但这种预期真的靠谱吗?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尔-埃里安一针见血地指出:“美联储需要稳定通胀,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通胀持续高企,降息节奏可能受影响。”换句话说,如果通胀不给力,美联储的降息计划可能就要泡汤,卢比的“救赎”可能就要遥遥无期了。
印度央行的干预:最后的屏障?
当然,卢比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印度央行(RBI)可能会出手干预外汇市场,试图稳定卢比汇率。同时,国际油价的下跌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印度进口成本压力,减少对美元的需求。但问题是,央行的干预能持续多久?油价下跌又能带来多大的缓解?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如果RBI真的加大市场干预力度,卢比可能会在87.00附近找到一些支撑。但如果美联储降息的预期真的实现了,美元开始走弱,卢比或许才能迎来真正的反弹机会。但说实话,我对这些“如果”并不抱太大希望。市场风云变幻,谁也无法预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