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 基金 债券 金融科技 智能合约
数据显示基金表现稳定,但任职时间较短的基金经理和债券市场固有风险需谨慎考虑。区块...
证券之星数据显示,长城瑞利纯债债券A于1月7日的单位净值为1.0829元,累计净值为1.1103元。短期来看,该基金表现稳定,近一个月上涨1.97%,近三个月上涨3.25%,近六个月上涨3.87%,近一年上涨6.53%。然而,仅依靠这些数字并不能全面评估一只基金的投资价值,我们需...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加入35人围观证券之星数据显示,长城瑞利纯债债券A于1月7日的单位净值为1.0829元,累计净值为1.1103元。短期来看,该基金表现稳定,近一个月上涨1.97%,近三个月上涨3.25%,近六个月上涨3.87%,近一年上涨6.53%。然而,仅依靠这些数字并不能全面评估一只基金的投资价值,我们需...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加入35人围观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行业和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的用例,加密信用卡建立了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之间的桥梁,使得消费加密货币变的非常简单。
传统的出金方式要将资金换成法币再消费,资金转换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和汇率的损耗,eUSD Card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的信用卡,能直接消费加密货币,减少了法币和数币之间兑换的时间成本。 第二个痛点是,部分地区因银行基础设施问题无法快速方便地获得美金支付的能力,对于手头没有VISA/MASTER卡的中小企业主来说,当需要订阅的服务只能支持VISA/Master卡时,能快速拥有一张VISA/MASTER卡能快速解决问题。
支持10+种加密货币充值
目前支持的币种:
能在各大电子钱包使用
支持发布联名卡
借助VISA卡组织网络
多重安全防护
eUSD Card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Web3用户:
Web3用户天然有将加密货币用于日常消费的需求,以往的经验中,往往是将加密货币转成法币,这个转换需要的时间和转化成本。Web3用户可以直接充值即可使用卡片。
订阅云服务/Saas/广告:
大多数线上云服务、SAAS软件支持VISA/Master卡进行支付例如,我们的客户将eUSD Card用于Facebook广告,Facebook广告的平台风控规则比较严格,稍有不慎就会被封号,一旦封号就会陷入业务停滞的危险。eUSD Card支持多卡功能和限额功能,降低封号之后无卡可用的境地,同时方便企业和个人进行账单和资金管理。
经常外出旅行的“空中飞人”:
这类用户核心诉求第一是强大的跨境支付能力,eUSD Card几乎支持任意币种,支持超过5000万商户进行支付,能完美满足跨境支付的需求。第二是防止盗刷。针对防盗刷,eUSD Card的建议是限制卡片的消费额度,开启3DS验证,一旦发现盗刷行为,立刻冻结卡片,最好绑定Apple/Google等信誉良好的钱包使用,这类钱包不会暴露您的卡号/CVC等敏感信息。
远程&跨境支付:
随着远程和跨国办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进行跨境支付服务费、房租、工资等。eUSD允许通过转账非常方便地将资金转给收款人,同时也支持将eUSD Card绑定到付款平台和支付平台进行代扣等。
eUSD.com 是一家区块链技术企业,专注于加密钱包和支付解决方案,致力于降低加密货币的使用门槛。团队成员有超过10余年的金融服务行业的经验,核心成员来自于知名金融公司。
官方网站: https://eusd.com
Twitter: @eUSD_Card
联系方式: cs@eusd.mail.com
点击开卡: 连接
一年一度的“一个鸡蛋的暴走”又开始了,2025年5月10日,上海前滩公园,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哦不,是整齐划一的脚步声。12小时50公里,挑战的不仅是体力,更是对“爱心”的考验。只是,在这场看似热火朝天的公益盛事背后,究竟有多少真心实意,又有多少是被精心包装的商业算计?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数据很漂亮:近14万暴走队员,超过1亿元的筹款,惠及154万儿童。这些数字像一个个光环,笼罩在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头上。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数字背后,究竟有多少水分?筹款的成本是多少?真正到达困境儿童手中的又有多少?公益,不应该仅仅是数字游戏,更应该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切实关怀。
王小卤,这家靠虎皮凤爪起家的企业,今年再次成为了“爱心支持伙伴”,赞助了8000只凤爪,还搞起了现场义卖。这画面,怎么看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企业参与公益的积极性,但当“爱心”与“凤爪”联系在一起时,总觉得有些变味。免费的凤爪,能够让暴走队员们更有力气吗?还是只是让王小卤的品牌曝光度更高?企业做公益,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那这种“爱心”未免显得过于廉价。
“一个鸡蛋的暴走”旨在帮助困境儿童,这个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问题是,谁来定义“困境”?谁来决定帮助的方式?而最终,又是谁在为这场公益买单?是慷慨解囊的捐款人?是挥汗如雨的暴走队员?还是那些被贴上“困境”标签的儿童?
王小卤将贵州大山里孩子们的画作带到了暴走现场,还做成了公益钥匙扣。这看似充满温情的一幕,实则暗含着对童真的消费。孩子们的画作,原本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却被赋予了“公益”的意义,成为了企业营销的工具。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这种将儿童的创造力与商业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是否真正尊重了孩子们的权益?
王小卤在贵州落地了“山野艺术家”美育项目,这听起来很美好。但我们也要思考,对于贫困地区的儿童来说,美育真的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吗?在解决温饱问题、改善教育资源等更基本的需求尚未满足的情况下,花费大量资源进行美育,是否本末倒置?美育固然重要,但它应该建立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之上。否则,所谓的“美育”,很可能只是空中楼阁,甚至是饮鸩止渴。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CSR究竟是企业发自内心的回馈社会,还是披着“公益”外衣的公关手段?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每当自然灾害发生,我们总能看到企业捐款捐物的身影。王小卤也不例外,在四川泸定地震、河南暴雨等灾害中都第一时间进行了驰援。这种行为当然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思考,企业为何如此热衷于灾难捐赠?是因为良心发现?还是因为灾难是最好的公关机会?捐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尊重员工权益,是否保护环境。如果企业一边捐款,一边污染环境、偷税漏税,那这种“社会责任”又有多少含金量?
在我们的社会中,政府、公益组织和企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益事业应该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而不是由企业唱独角戏。当企业过度参与公益,甚至试图取代政府和公益组织的角色时,公益就会被异化,成为企业控制社会、攫取利益的工具。我们应该警惕这种“公益的异化”,让公益回归其本来的面目,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应有的关怀。
自从那场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摩擦开始,无数依赖出口的中国企业就像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浙江衢州开化的一家老牌罐头企业就是其中之一。这家企业90%的产品都销往欧美市场,原本生意红火,谁料美国一纸关税令下,订单骤停,外贸生产线全面瘫痪。更糟的是,前期为了扩大产能投入的设备款、积压的农户原料款,都面临着无法兑付的危机。这简直是一场噩梦,把企业逼到了悬崖边上。
当企业负责人一筹莫展之际,当地政府的介入,无疑给他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开化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主任牛春敏表示,他们出口产品90%以上是出口美国的,所以想办法如何把他的产品尽快销售出去,解决出口转内销的事情。政府的“牵线搭桥”,听起来像是雪中送炭,但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这种“及时雨”式的援助,究竟是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还是为了保住地方经济数据,完成上级指标的“政绩工程”?
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中石化浙江易捷分公司,希望能够借此拓展内销渠道。从5月10日开始商谈,仅用了7天时间,罐头就摆上了浙江全省130多家便利店的货架。中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易捷分公司副总经理杨明表示,以往的话从一个供应商的引入谈判,一直到商品的上架陈列,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次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来帮助这些外贸企业。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外贸罐头虽然成功上架,但由于包装设计不符合国内消费者的习惯,产品销售一开始就遭遇了“水土不服”。仅仅更换标签,就能让滞销品变成畅销品吗?这种简单粗暴的“改头换面”,是否真的能够抓住国内消费者的心?
当企业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英文标签罐头逐渐减少,新设计的国潮包装样品摆上案头时,这家罐头企业似乎正在加速“本土赛道”的突围。在试水东南亚市场的同时,他们也将重心放在了国内市场的开拓上。对他们来说,这究竟是一个新的机遇,还是在贸易战阴影下,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深耕本土市场,真的能够成为他们摆脱困境,实现逆袭的“救命稻草”吗?
面对美国突如其来的关税制裁,这家罐头厂就像是被掐住了咽喉,呼吸困难。原本依赖出口的模式瞬间崩塌,转型内销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然而,这种转型真的是企业的主动选择吗?还是在外部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无奈之举?与其说这是一次华丽转身,不如说是一场生存的豪赌,赌的是国内市场能否接纳他们,赌的是自己能否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这种被迫的转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满盘皆输。
地方政府的热情帮助,看似是为了企业着想,但其中是否掺杂着其他的利益考量?帮助企业转型内销,不仅可以稳定当地的就业,还能保住地方的经济增长数据,这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无疑是一份亮眼的政绩。然而,这种“政绩工程”式的援助,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能否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待商榷。更重要的是,如果政府的过度干预,反而扭曲了市场规律,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自身。
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的快速上架,无疑给这家罐头厂带来了希望。然而,这种“慷慨解囊”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的商业利益?对于易捷便利店来说,引入新的商品可以丰富产品线,吸引更多的顾客。而对于政府来说,推动本地企业的产品进入大型连锁超市,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绩。这种三方合作,看似皆大欢喜,但其中是否存在着利益输送和不公平竞争?快速上架的背后,是否牺牲了其他供应商的利益?
为了适应国内市场,罐头厂不得不对产品包装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英文标签到中文标签,从大规格包装到小规格包装,这无疑是一场迎合市场的“变脸秀”。然而,这种简单的包装改造,真的能够抓住国内消费者的心吗?国内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口碑,而不是简单的包装。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即使包装再精美,也难以赢得市场。
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对于这家罐头厂来说,这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然而,过度依赖电商平台,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电商平台的竞争非常激烈,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运营能力,很难在电商平台上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电商平台,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自主销售渠道,长期受制于平台。
这家罐头企业在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试水东南亚市场。这看似是一个分散风险的明智之举,但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而且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消费习惯差异巨大,企业能否适应当地的市场环境,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更重要的是,东南亚市场的利润空间相对较低,能否弥补美国市场带来的损失,还有待观察。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能否真正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仍然充满变数。
企业负责人对国内市场充满信心,认为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消费潜力巨大。然而,这种信心是否过于盲目乐观?国内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众多的本土品牌,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口感、价格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有恃无恐”的自信,可能会让企业忽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往往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过度依赖国内市场,可能会让企业失去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一旦国内市场出现波动,或者政策发生变化,企业可能会陷入困境。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国内市场,可能会让企业失去创新和进取的动力,逐渐丧失竞争力。这种“安于现状”的依赖,可能会让企业错失未来的发展机遇。
在贸易战的阴影下,这家罐头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能否在夹缝中求生存,成功转型,迎来新的春天?这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市场的环境,以及消费者的选择。未来的道路充满未知,但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积极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这不仅仅是一家罐头企业的命运,也是无数中国外贸企业的缩影。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四月的宁夏中宁,春风再温柔,也难以掩盖腾格里沙漠边缘那份刺眼的荒凉。金美信消费金融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搞的第二期“种下希望树”项目,听起来挺美,10533株新栽的枸杞树苗,织成一片“绿色经纬”,要在荒漠上舒展开来。但我不禁要问,这真的是为了生态,还是为了给金美信脸上贴金?
别跟我说什么“绿色生态屏障”,100亩地,对于动辄几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来说,简直是沧海一粟。与其说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不如说是金美信精心策划的一场公关秀。看看那些宣传照片,构图精美,光线恰到好处,恨不得把每一棵枸杞树都拍成拯救世界的英雄。这种过度宣传,恰恰暴露了其背后的真实目的:借公益之名,行营销之实。
消费金融公司,说白了就是靠放贷赚钱的。但凡跟“金融”沾边的,哪个不是精于算计?他们才不会无缘无故地烧钱搞绿化。这“种树”的背后,恐怕是想种下更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把公益当成营销工具的做法,令人作呕。真正关心环境,就应该拿出真金白银,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实事,而不是搞这些花里胡哨的表面功夫。更何况,消费金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争议,高利率、过度借贷等问题屡见不鲜。在这种背景下,搞“绿色公益”,更像是一种洗白行为,试图掩盖其在商业模式上的原罪。
宁夏的生态环境有多脆弱?三面环沙,降雨量少得可怜,说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一点也不夸张。现在,金美信们试图用枸杞树来逆转乾坤,听起来很励志,但现实恐怕没那么乐观。
且不说枸杞种植本身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单单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枸杞这一个产业上,就显得过于冒险。市场瞬息万变,谁能保证枸杞永远畅销?一旦枸杞价格下跌,或者出现了更具竞争力的替代品,这些辛辛苦苦种下的树,会不会变成无人问津的鸡肋?到时候,农民的生计又该如何保障?这种单一的产业模式,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就像在沙地上盖房子,基础不牢,随时可能崩塌。
别忘了,枸杞种植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在宁夏这种干旱地区,水比油还珍贵。大规模种植枸杞,必然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甚至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等问题。那些高喊着“生态保护”的人,有没有真正考虑过这些潜在的环境成本?为了眼前的绿色,透支未来的资源,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所谓的“绿洲”,很可能只是建立在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之上。更何况,枸杞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也难以避免,这些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同样不容忽视。所以,在为金美信的“绿色壮举”欢呼之前,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这种模式是否真的可持续,是否真的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
文章里说,金美信的公益项目让农户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收入翻番,脱贫致富。但这种过于美好的描述,总让人觉得有点不真实。数字可以骗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政绩”,而隐藏在背后的,可能是更大的不公。
“项目覆盖区农户能年均增收万元”,这个数字听起来很诱人,但仔细想想,有多少农户真正达到了这个水平?会不会是少数富裕户拉高了平均值,而大多数农户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这种“被平均”的幸福,掩盖了真实的贫富差距,让人误以为所有人都从中受益。而且,这种增收是否可持续?一旦项目结束,或者枸杞价格下跌,这些农户的收入会不会再次回到原点?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些农户是否真正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的“输血”。
文章里着重描写了农村女性在枸杞产业中的作用,把她们塑造成了“绿洲创客”,好像女性只有参与到这种“绿色经济”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这种说法,是不是又陷入了另一种刻板印象?难道女性的价值只能体现在经济贡献上吗?她们的个人发展、教育、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是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这种“创客”身份,是不是又给她们带来了新的压力和负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女性的全面关怀,不能让她们成为被工具化的“劳动力”。
金美信消费金融,一家以高息贷款为生的公司,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绿色先锋”,这转变未免太过突兀,也让人难以信服。他们真的关心环境吗?还是只是为了给自己披上一层“绿色”的外衣,从而更好地开展业务?
消费金融的本质,就是通过刺激消费来赚钱。这种模式本身就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鼓励人们超前消费,过度借贷,只会加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现在,他们却试图通过一些小小的公益项目,来掩盖其商业模式的根本缺陷,简直是可笑至极。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绿色”转型,很可能只是为了迎合政策导向。在“碳中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着“绿色”的旗号,来获取政策支持,市场份额。金美信的“绿色公益”,很可能也是出于这种考虑。他们并非真正想要改变,只是想搭上“绿色”这趟顺风车,继续攫取利润。
真正的绿色金融,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商业模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不是仅仅做一些表面文章。金美信如果真的想为环保做贡献,就应该降低贷款利率,减少过度借贷,鼓励理性消费,而不是一边放高利贷,一边种几棵树,这种虚伪的行为,只会让人更加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