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 安全 维修记录 零部件溯源 智能合约
文章很实用,详细介绍了气囊拆卸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区块链技术应用展望也很有前景。...
致胜主气囊拆卸详解:步骤、安全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展望 本文详细介绍了致胜车型主气囊的拆卸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并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汽车维修和安全领域的潜在应用。 一、致胜主气囊拆卸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在汽车维修和保养过程中,有时需要拆卸主气囊。这是一项高风险操作,必须谨慎进行。...
还有 9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55人围观致胜主气囊拆卸详解:步骤、安全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展望 本文详细介绍了致胜车型主气囊的拆卸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并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汽车维修和安全领域的潜在应用。 一、致胜主气囊拆卸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在汽车维修和保养过程中,有时需要拆卸主气囊。这是一项高风险操作,必须谨慎进行。...
还有 9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55人围观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行业和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的用例,加密信用卡建立了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之间的桥梁,使得消费加密货币变的非常简单。
传统的出金方式要将资金换成法币再消费,资金转换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和汇率的损耗,eUSD Card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的信用卡,能直接消费加密货币,减少了法币和数币之间兑换的时间成本。 第二个痛点是,部分地区因银行基础设施问题无法快速方便地获得美金支付的能力,对于手头没有VISA/MASTER卡的中小企业主来说,当需要订阅的服务只能支持VISA/Master卡时,能快速拥有一张VISA/MASTER卡能快速解决问题。
支持10+种加密货币充值
目前支持的币种:
能在各大电子钱包使用
支持发布联名卡
借助VISA卡组织网络
多重安全防护
eUSD Card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Web3用户:
Web3用户天然有将加密货币用于日常消费的需求,以往的经验中,往往是将加密货币转成法币,这个转换需要的时间和转化成本。Web3用户可以直接充值即可使用卡片。
订阅云服务/Saas/广告:
大多数线上云服务、SAAS软件支持VISA/Master卡进行支付例如,我们的客户将eUSD Card用于Facebook广告,Facebook广告的平台风控规则比较严格,稍有不慎就会被封号,一旦封号就会陷入业务停滞的危险。eUSD Card支持多卡功能和限额功能,降低封号之后无卡可用的境地,同时方便企业和个人进行账单和资金管理。
经常外出旅行的“空中飞人”:
这类用户核心诉求第一是强大的跨境支付能力,eUSD Card几乎支持任意币种,支持超过5000万商户进行支付,能完美满足跨境支付的需求。第二是防止盗刷。针对防盗刷,eUSD Card的建议是限制卡片的消费额度,开启3DS验证,一旦发现盗刷行为,立刻冻结卡片,最好绑定Apple/Google等信誉良好的钱包使用,这类钱包不会暴露您的卡号/CVC等敏感信息。
远程&跨境支付:
随着远程和跨国办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进行跨境支付服务费、房租、工资等。eUSD允许通过转账非常方便地将资金转给收款人,同时也支持将eUSD Card绑定到付款平台和支付平台进行代扣等。
eUSD.com 是一家区块链技术企业,专注于加密钱包和支付解决方案,致力于降低加密货币的使用门槛。团队成员有超过10余年的金融服务行业的经验,核心成员来自于知名金融公司。
官方网站: https://eusd.com
Twitter: @eUSD_Card
联系方式: cs@eusd.mail.com
点击开卡: 连接
去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号称“太上老君托梦神酒”,定价数万元远超茅台的听花酒,时隔一年,这款备受争议的“神酒”似乎又有重出江湖的迹象。
消费者是否还会再次为这款“神酒”买单?
听花酒的“生命力”可谓顽强。即使经历了315的负面舆论风暴,通过网络搜索,仍能发现听花酒坚持进行价值宣传,标榜自己为“装在瓶子里的春天”,强调“好喝,从未体验过的好喝”。
听花酒是要复出了,或者更准确地说,它从未停止过活动。《财经天下WEEKLY》3月14日的文章《天价听花酒,又卷土重来了》指出,听花酒在被曝光后一度暂停销售,但2024年5月初,成都听花酒旗舰店便重新开业,随后各地线下门店也陆续恢复正常营业,甚至在北京,听花酒的广告已经登陆了寸土寸金的西直门。今年2月,有北京消费者驾车经过西直门时,被听花酒的巨幅广告震撼。
《港湾商业观察》了解到,今年1月下旬,一位外资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乘坐国航航班时,也在杂志上看到了名为“读花酒”的广告,广告语为“读出春意满园”,精品装售价高达58600元/瓶(仅供出口),标准装售价5860元/瓶。
听花酒官网显示,读花酒与听花酒如出一辙,两者价格和重量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瓶身颜色,一个为黑色,一个为红色。可见,读花酒实为听花酒的翻新版本,两者系出同门。
一位白酒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宣传读花酒,很可能是因为听花酒曾被315曝光,更换名称在形象上或许能有所改善。
然而,“听”与“读”一字之差,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听花酒此前的负面新闻。
即便在今年315前夕,监管机构依然点名听花酒。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69万件,罚没金额共计3.49亿元。其中,针对社会关注的听花酒问题,指导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深挖彻查,依法对违法门店以及背后的组织者、策划者进行全链条查处,罚没金额合计430万元。
2024年12月30日,听花酒母公司青海春天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公司策划、编写、印制的多份资料内容容易误导消费者,构成误导消费者的违法宣传行为,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款120万元。
《港湾商业观察》此前也曾多次发文关注听花酒,包括《青海春天听花酒3位“诺奖牌”,天价超茅台到底是智商税还是PPT酒?》、《港湾周评|听花酒与世纪佳缘们的“低级骗术”》和《港湾周评|太上老君的托梦神酒,被谁买走了156瓶?》。
在央视315的曝光中,听花酒宣称具有六大功效:调节性功能、改善心脑血管、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免疫力、抗癌、改善睡眠。
这款天价酒号称太上老君托梦,其销售说辞堪称人间奇迹与酒中仙丹。
如今,听花酒或读花酒在市场上蠢蠢欲动,但它们是否还有流量?《港湾商业观察》查询了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结果显示没有任何相关信息。即使在二手平台上,也搜索不到相关结果。
那么,这款继续营销引流的天价“神酒”,究竟意欲何为?是为了向C端消费者直接销售?还是为了吸引B端加盟商?目前尚不得而知。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听花酒想要继续走高端化路线的梦想,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资深白酒行业观察家、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曾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听花酒是非常明显的收智商税的产品,炒作成分远大于实际价值,甚至很难在市场上成功“收割韭菜”。
肖竹青指出,白酒的工艺和配方信息相对公开透明,而听花酒的售价却远高于成本。促成高端白酒销售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交属性,而听花酒并不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的“梦中故事”无法构建起品牌的根基。听花酒试图以保健品领域的信息不对称营销模式来运作白酒行业,注定无法长久。
肖竹青还表示,花一千元就能喝到五粮液和国窖1573,花两千多元可以喝到茅台,花五百多元也能品尝到剑南春、洋河天之蓝,以及舍得酒或水井坊、酒鬼酒的入门级产品。中高端白酒的根本属性是社交属性,高端白酒是面子的载体。然而,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听花酒,更谈不上用它来满足面子消费的需求。
“在社交属性极强的白酒行业,听花酒连面子消费的入门级别都算不上(因为它缺乏公众心理价位预期和公众认知基础)。我们很难想象,有人在社交场合拿出一瓶白酒,声称价值5800元或58000元,其他人会作何反应?他们会质疑它是否比茅台和五粮液更好,甚至可能遭到社交平台的嘲讽。高端白酒都需要经过长周期的沉淀,那么听花酒的天价从何而来?难道仅仅是‘PPT酒’吗?” 肖竹青质疑道。
从业绩层面来看,青海春天预计,经初步测算,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45亿元至1.7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17亿元至1.46亿元。
青海春天方面表示,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酒水销售板块业务原定的经营计划未能全部实施,后续为恢复产品正常经营投入了大量费用,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公司对部分投资、存货、无形资产、应收账款等计提了减值损失。
数据显示,这已经是青海春天自2020年以来的第五年亏损。听花酒能否拯救深陷泥潭的青海春天?从目前来看,可能性并不高。
时间来到2025年,加密货币的世界对于“圈内人”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历经十余年发展,穿越数次牛熊,每一个幸存至今的代码Ticker,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然而,加密资产总规模仅为3万亿美元,与400-600万亿美元的传统金融市场相比,体量仍不足1%。
尽管去年由Grayscale推动的比特币ETF成功进入华尔街,但它似乎难以肩负起“数字黄金”的重任,未能与纳斯达克同步,反而与传统黄金价格走势背道而驰。
面对这个我们趋之若鹜的加密市场,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幸存者偏差,还是新金融革命的试验田?正如肖风博士所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归区块链的原点,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审视当下备受关注的数字货币/加密资产、加密市场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
如果仅从单一维度(如美国SEC)来看,加密资产可能只是商品或证券;从宏观角度看,加密市场也许只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细分领域。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区块链的本质,并将其与前几次工业/科技革命联系起来,那么作为新金融基础设施的区块链,必将展现出一幅大航海时代,扬帆起航的壮丽图景。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初心,探究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区块链的第一性原理并非单一技术,而是去中心化、密码学、共识机制、透明性、激励机制等要素的系统性结合。这些要素的结合,体现在中本聪2008年的比特币白皮书中:
比特币白皮书通过结合多种创新科技和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设计,希望改变以传统银行为核心的中心化金融体系,解决当前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中心化信任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方式(a peer-to-peer version of electronic cash (system) would allow online payments to be sent directly from one party to another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从比特币的视角延伸,区块链的禀赋在于其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本质,它从一开始就被设计用于解决支付清算的最终一致性问题。构建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货币,能够充分发挥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近乎即时的结算、24/7全天候可用、交易低成本,以及数字货币Token本身的可编程性、互操作性、与DeFi可组合性带来的无限可能。这些都是传统金融支付体系所渴求却难以实现的。
投资人Will Wang对此给出了精辟的总结:In Trustless We Trust。如果要加上一个期限,我认为是一万年。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是价值的跨时间、跨空间期限错配。这一本质千年不变。但服务方式在变:从无银行到有银行,从无央行到有央行。
基于区块链的新金融,能够极大地提升金融的效率:
A. 跨时间
一方面体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即我今天当下使用明天的钱,需要为明天的借款支付时间利息。通过DeFi运行的这种利率模型,将解锁传统银行资金周转(一年12次)的极限,从而极大地提升资金效率。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即时结算。例如,从香港到美国的汇款,通过Web3支付实现秒到账,且手续费接近于零,无需五家机构对账,这就是最优的选择。
B. 跨空间
最直观的案例是,在2023年,股神巴菲特通过发行接近“0”利率的日元债券,重仓投资高回报的日本商社。但是,银行、央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会成为价值全球流动的卡点和阻碍。这正是新金融能够突破的点:全球范围内,跨空间的价值配置。在区块链及Web3行业,并没有“出海”一说,因为我们Day One Global,我们不一样。
C. 价值
稳定币、合成美元或专用货币本质上是与美元挂钩的Token,通过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凸显货币的本质属性,加强其核心功能,提升货币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此外,区块链上流通的Token可以承载其他资产,例如Tokenized MMF,那么这种价值Token的传输也能即时完成。Visa一直以来的对外口径是Money Transfer,有了区块链之后,应该改为Value Transfer。
就像货币的本质属性(价值尺度)与核心功能(交换媒介)是不变的,尽管经历了贝壳、筹币、现金、存款、电子货币、稳定币等货币的载体或表现形式。新金融的本质同样不变,需要变革的是银行、交易所等服务方式,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分布式、数字化、跨越时空的场景下,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与传统金融相比,新金融最大的革新是记账方式的变化——区块链这个公开透明的全球公共账本。人类记账方式的变化数千年来仅发生过三次,每一次都深刻塑造了经济形态与社会结构,每一次突破都折射出技术与文明的协同进化。
苏美尔时期的单式记账(公元前3500年),使得人类首次突破口语传播限制,促进了早期贸易和国家的形成,因为需要记录税收和贸易。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中就出现了商业纠纷条款。
复式记账对文艺复兴时期(14-15世纪)的商业革命有推动作用,地中海城邦贸易繁荣、热那亚船队投资、美第奇家族跨国银行都需要复杂财务工具,从而推动了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出现,商业信用的建立。
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熟悉的,2009年由比特币推动的分布式记账,促成了去中心化金融、信任机制的变化,以及数字货币的兴起。
这一基于分布式记账方式变革的新金融,必然与区块链、智能合约、数字钱包和可编程货币密不可分。区块链作为金融基础设施账本结算层,本身的构造初始就是用于解决支付清算的最终一致性问题。构建在分布式账本上的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结合,能够为新金融带来无限可能:近乎即时的结算、24/7全天候可用、交易低成本,以及数字货币Token本身的可编程性、互操作性、与DeFi可组合性。
由此,新金融主要呈现出三大变化:
一是记账方式从中心化的复式记账,变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
二是账户从银行账户变为数字钱包;
三是记账单位从法定货币变为数字货币。
而最重要的分布式记账因数字化的跨时间、跨空间、跨组织特性而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金融基础。
肖风博士引用了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成果:“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一场金融革命”。这位诺奖得主认为,所有工业革命都依赖新的金融服务方式的支持,才能支持新的工业革命得以发扬、发展与壮大。反过来说,没有金融革命的加持,人类社会工业革命可能无法成功。同样,另一经济学家进一步指出,每场工业革命都是能源革命、产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叠加,其中金融革命往往是前提。
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前三次工业革命,而现在我们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与数字化时代。我们先来回顾过去前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以蒸汽机为标志,发生在英国。英国国债体系与股份制银行为铁路和工厂提供融资渠道,由此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在《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中指出,英国在工业革命前通过金融体系改革(如国债制度、银行体系完善)、产权保护、降低交易成本等制度创新,为技术突破(如蒸汽机、纺织机械)提供了资本积累和风险分担机制。他认为,“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正是对这一阶段的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电力和无线通信为代表,发生在美国。美国的金融体系(如投资银行、股票市场)资本聚合的发展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其为企业的规模化融资提供了渠道。例如,铁路建设需要大量长期投资,美国通过发行铁路债券和股票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银行(如J.P. 摩根)在整合分散资本中扮演关键角色。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以计算机、代码和互联网为标志,同样在美国兴起。彼时硅谷风险投资模式(如红杉资本、KPCB)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融资机制。VC通过股权投资为高风险、高回报的初创科技企业(如苹果、微软、谷歌)提供早期资金,例如1970-2000年间,美国VC投资额从每年数亿美元增至千亿美元级别,直接推动了半导体、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的商业化。
在此基础上,1971年成立的纳斯达克股市,以低门槛、高流动性和对科技企业的包容性,成为科技公司上市融资的主渠道。例如,微软(1986年上市)和亚马逊(1997年上市)通过IPO获得扩张资本。同时,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ESOP)等工具吸引人才加入创新企业,将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绑定。
如果说以区块链为基础的第四次金融革命已经具备了基础前提条件,那么按照“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一场金融革命”的论述,其实就是在寻找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哪里诞生。
“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早由德国人在2013年正式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用于制造领域,从而改变传统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智能化的工业生产模式。然而,仅仅将智能化信息技术局限在工业领域,显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基于以AI、区块链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远影响。
被称科技投资女王的木头姐 Cathy Wood 在年初发布了 ARK Invest《Big Ideas 2025》研报,表示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经济增速为3.1%,但是她认为,彼时全年的经济增速应该超过10%!
ARK Invest 认为 宏观经济的增长变化符合历史规律,呈现阶梯跳跃的现象,每一个跳跃都是重大科技变革所带来的。
人类历史从开始以来,经济停滞了10万年,而创新(尤其是写作)使帝国得以将各大洲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实际增长率在公元1000年翻了两番。此后,农业创新使人口密度增加和劳动力专业化,导致1500年增长率翻了一番,达到每年0.3%。
此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把人类的经济增速带到平均每年0.6%。以电气化、汽车和电话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化,让人类在过去的125年里将经济增速翻了五倍,达到平均3%。
如果没有新的科技革命,那么IMF的预测大概率是对的,但是木头姐认为,以AI、区块链、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能会再次提高生产力,会是重大的科技革命,并在未来5到10年内推动经济增长再上一个台阶。
www.ark-invest.com/big-ideas-2025
我很认可木头姐讲的两个逻辑:
1)每次科技革命都会让经济增速上一个台阶;
2)AI是重大的科技革命。
这点在2025年的当下应该没什么争议,那么我想表达的是:
每一次科技革命或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通过技术突破重构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突破原有物理或制度边界,创造出全新的价值交换场域。这种“经济空间拓展”并非单纯地理范围的扩大,而是通过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在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价值创造边界和交易规则体系三个层面实现升维。
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让生产从家庭作坊转向工厂,铁路和轮船扩大了贸易范围,使得原材料和商品能够跨地区运输,这确实是地理空间的拓展,本质是将地表资源与殖民地纳入单一资本主义生产网络。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带来了城市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活动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创造了网络虚拟经济空间,电子商务、数字服务等,完全打破了地理限制。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涉及AI、区块链、物联网,进一步融合物理和数字空间的边界,更甚至是将AI Agent硅基世界的经济活动涵盖其中。
AI的最大价值在于具身智能和空间智能,这需要大量的实体机器人,以及虚拟AI Agent。投资人王超之前谈过,假设未来是一个由数千万AI Agent组成的社会,那么与人交互、机器与机器交互,各种交互,Cryoto是比较行得通的一个方案。
木头姐表示:AI Agent 将改变人们搜索、购物的逻辑,并由数字钱包进行承载;数字钱包能够进一步整合传统银行金融服务中的储蓄、借贷、保险、投资、消费等功能,通过AI Agent 创新范式,能够将下游平台的全球电子商务和数字消费的价值链往上游移动。
同样我也认为,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的可编程货币才能胜任AI硅基文明的价值流转,并通过Web3的数字钱包来承载。这就意味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需要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新金融,否则就将沦为传统金融降本增效的老旧概念。
英国靠信贷与债券市场撑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靠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撑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由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VC)和纳斯达克新兴股票市场支撑,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难道不需要新的金融模式吗?
正如肖风博士所说:
很多人羞于承认区块链是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常提到要做“联盟链”或“无币区块链”。但过去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类尝试大多行不通。我们必须勇敢承认,区块链作为调整生产关系的工具,其核心切入点是金融。如果沒有金融需求,我们根本不需要区块链。这意味着,当人类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关系创新时,一场新的金融革命不可或缺。否则,这一切可能不会发生,或无法成功。
显然,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新金融模式已经就位,在这之上的代币经济引擎已经开始轰鸣。
尽管代币的分类可以有很多种,从最初肖风博士的三代币模型,到如今代币的五种类形,再到最近 a16z 给出的七种代币类型框架,尽管说 Online is New Onchain, 所有资产都将要被代币化上链,但是我认结合项目网络使用权的功能型代币(Utility Token),是引领加密市场的关键。如果说其他代币类型都是升级改造,那么功能性代币可以是一个创新。
2023年,肖风博士在香港Web3嘉年华上发表了《Web3 应用的三代币模式》闭幕演讲,我对此也在2023年7月撰写过《价值捕获与合规前行,三代币模型在国内的应用探索》一文,就功能性代币的探讨,如今看来,依旧十分适用。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 Web3,则是一套基于价值网络的经济模型(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强调数据可信、数据主权和价值互联。在一切价值都可代币化的前提下,价值不仅仅包括了所有权,更重要的是使用权。
使用权则是非独占的,具有多重共享性,可以多次授权、许可,甚至做到开源、CC0的无限循环,利于普通用户参与其中并共享价值。使用权制度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原有的组织形态就不一定合适,以开源组织、非营利组织为基础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就天然地契合了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成了 Web3 新经济模式的最主要组织形式。
在使用权制度下,去中心化组织中所有参与者以利益相关者的身份进行大规模协作,作出自身的贡献,共享组织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心化项目股东所代表的股东所有权已经没有意义,真正有价值的是项目的使用权。
使用权不能被股份化,但是可以被代币化。结合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使用权能够以Token的形式标准化和份额化,这与每一个在项目网络中的参与者的利益都有关系,这种代币被称为——功能型代币(Utility Token)。
在这种 Web3 新经济模式中,代币本质上是价值的载体,只有在深刻了解代币的价值本质之后,才能为 Web3 应用设计出最优的经济模型,实现多层## 案例分析:Web3去中心化电信运营商Roam
我们来看一个生动的代币经济引擎案例——Web3去中心化电信运营商Roam,这个项目切实能够通过Web3的方式去解决Web2场景中出现的,难以解决的痛点,可以说是Web3脱虚向实的典范。
Roam致力于构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无线网络,确保人类和智能设备在静止亦或是移动状态都能够实现自由、无缝和安全的网络连接。相较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地域局限,以及业务的同质化,Roam基于区块链与生俱来的全球化优势,通过搭建OpenRoaming™ Wi-Fi 框架的去中心化通信网络,同时接入eSIM服务,构建起了一个全球开放、免费的无线网络。
通过仅仅两年多的建设,目前,Roam在全球190个国家拥有1,729,536个节点,2,349,778个应用程序用户,并且每天进行50万次网络验证活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去中心化无线网络。此外,Roam用户在建设和验证Wi-Fi节点时还可以获得免费的eSIM数据,使得Roam成为能够采用互联网模式运营的电信服务商。
在全球范围内,虽然传统Wi-Fi依然承担着超过70%的数据流量,但其老旧的基础设施和隐私数据安全问题限制了其潜力的发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Roam与Wi-Fi联盟及无线宽带联盟(WBA)合作,结合传统OpenRoaming™技术和Web3的DID+VC技术,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通信网络。这不仅降低了全球网络建设的高昂前期成本,还实现了类似于蜂窝网络的无缝登录和端到端加密功能。
Roam鼓励用户通过Roam App参与网络共建,分享Wi-Fi节点或升级至更安全便捷的OpenRoaming™ Wi-Fi。用户不仅可以在全球四百万个OpenRoaming™热点之间享受无缝连接,还## 结论:新金融基建实现全球金融普惠
Roam通过Wi-Fi+eSIM的全球免费接入,和多样化的项目网络激励机制,推动了去中心化网络的快速发展。Network State的理想国,需要构建在通信网络之上,像Roam这样的Web3去中心化电信运营商,可能就会成为理想国的数字底座。
再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叙事,Roam这样的项目网络显然能够成为AI硅基文明的通信底座,也能够为价值的全球传输带来互联网一样的速度。这种在2年内拔地而起的Web3的新经济模式,可以说是对Web2传统经济模式的一种颠覆,代币经济引擎至关重要。
杨培芳老师说:“回顾人类历史,华夏民族曾以农桑丝绸和模糊整体论哲学雄踞农耕文明时代;欧美又以机械电力和精细还原论哲学称霸工业文明时代。”
那么在这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尽管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造成了逆全球化的浪潮,但是我们依然会被区块链的统一账本拉齐,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是平的。就像一本书中所讲的:“我们想要跨洋飞机,但是却发明了Zoom”。
在这个平行的全球化市场中,我们能够通过代币经济引擎点亮全球动力,能够通过区块链结算网络做到全球价值即时传输,能够通过新金融基建实现全球金融普惠、金融平权,当然能够做到的还有很多,需要去做的也会有很多。
指南针再度出手,控股先锋基金股权至95.01%
近日,金融信息服务商指南针(股票代码)发布公告,宣布将以1.61亿元的价格收购大连亚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亚联”)所持有的先锋基金33.3074%股权。交易完成后,指南针对先锋基金的持股比例将跃升至95.01%,实现绝对控股。值得注意的是,这距离指南针上次收购先锋基金股权仅过去一个月。
指南针斥资1.61亿元收购先锋基金剩余股权
根据公告,本次收购资金全部来源于指南针自有资金,公司认为此举不会对财务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在本次交易前,先锋基金的股权结构为:指南针持股61.7026%,大连亚联持股33.3074%,北京福中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9900%。收购完成后,先锋基金的股权结构将更为集中,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资本补充能力的增强。
构建“一体两翼”业务格局,强化财富管理能力
指南针表示,本次收购有助于公司形成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主体,证券服务和公募基金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新格局,为其持续强化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将利用自身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数据、技术和客户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市场覆盖广度和深度,提升客户粘性,拓展和深化在金融领域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水平。 四年四次布局,指南针加速公募基金版图扩张
《每日经济新闻》梳理发现,此次收购是指南针第四次出手布局公募基金业务。回顾其公募基金之路,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
回顾指南针的公募基金之路
2023年11月,指南针以战略投资为目的,斥资1646.70万元收购先锋基金原股东富海(厦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4.99%股权。同年12月,又通过参与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开展的司法拍卖,以1.10亿元的价格竞得联合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先锋基金34.2076%股权。至此,指南针的持股比例累计达到39.1976%。
2025年2月(应为2024年2月,原文有误),指南针再次公告,以1.09亿元收购北京鹏康持有的先锋基金22.505%股权,成为先锋基金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61.7026%。短短一个月后,便再次出手收购大连亚联所持股权,可见其扩张公募基金业务的决心。
指南针在2024年年报中明确表示,将按计划稳步推进先锋基金后续整合工作,支持先锋基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合规风控水平,使其各项业务尽快步入正轨。
人事变动:龙涌离任,张帆接任先锋基金总经理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3月(应为2024年3月,原文有误),先锋基金发布公告称,龙涌因个人原因离任总经理职务,由张帆接任。据悉,新任总经理张帆曾任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拥有丰富的证券和基金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