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企业产品内卷日益严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多元化经营成为越来越多中药企业的选择。这些企业通常通过向上游和下游延伸产业链来实现多元化,例如涉足康养、药酒、保健品等领域,这些副业往往与养生保健密切相关。
然而,跨界进入白酒行业的中药企业并不多见。春节前,老牌中药上市公司广誉远却“低调”地涉足了白酒赛道,推出了“遇见系列”和“广誉远1541系列”两大类白酒产品。这一举动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他们担忧广誉远白酒的品质和价格定位难以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认为广誉远作为白酒行业的后来者,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对此,广誉远公司公开回应称,酒类产品在公司整体营收中占比较低,白酒主要作为公司药酒和保健酒的基酒。推出独立的白酒产品,既是为了提升基酒品质,也是为了满足内外需求,丰富产品品类,满足客户的选购需求,而龟酒重塑工作仍将以药酒和保健酒为核心。
广誉远白酒的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为探寻真相,本文作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访了位于北京前门的广誉远药店和广誉远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
线下门店白酒难觅,线上销售火热
在春节前的1月24日,针对投资者关于某电商平台买不到广誉远一款新品白酒的质疑,公司回应称,目前线上店铺在售的酒为“遇见(42度)、遇见(53度)、广誉远1541(42度)”,而“广誉远1541(53度)”由于供应紧张,正在协调供应。
本文作者随后登录京东商城广誉远养生酒旗舰店发现,“遇见系列”的53度和42度以及“广誉远1541系列”的53度和42度均已上线销售,提供单瓶和6瓶整箱两种选择。价格方面,单瓶最便宜的是“遇见系列”42度的58元,最贵的是53度的“广誉远1541”的328元。顾客留言清一色好评,对产品品质和性价比表示肯定。
然而,在广誉远北京前门店的线下实体店,却并未发现这两款白酒新品的身影。店员解释称,白酒产品主要在线上渠道销售,线下门店是否销售尚未确定,需要等待通知。然而,由公司股东神农集团出品的黑果腺肋花楸酒却占据了显眼的位置,这款果酒按酒精浓度分为6%和13.5%两种,售价也相对较高。
高管背景与行业经验
广誉远进军白酒行业,或与其高管团队的背景有关。2023年1月,杨波出任广誉远董事长,她此前在竹叶青酒业取得了显著的业绩。2023年底,李晓军接替杨波担任董事长,他拥有丰富的白酒行业经验,曾在汾酒集团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在李晓军的任期内,广誉远成立了酒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酒类经营和食品互联网销售。
艾媒咨询CEO张毅分析指出,中药企业进军白酒行业具备一定的优势,例如药食同源的认知背书和供应链协同效应。但同时也面临挑战,例如消费场景和目标群体的差异,以及制作工艺和渠道分销方面的差异。
广誉远并非首家跨界做白酒的中药企业,江中药业就是先例。江中药业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高端白酒品牌宁夏朴卡酒,其2024年半年报显示,酒类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26%,但营业成本也相应增长,毛利率约为54.36%。
广誉远业绩及未来展望
广誉远尚未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从去年三个季度的业绩来看,公司业绩波动较大,但近年来整体财务数据有所改善,特别是自2021年山西省国资委入主以来,公司营收稳步上升,2023年归母净利润由亏转盈。
广誉远此前曾提出“四菜一汤”的产品结构,“四菜”是指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及牛黄清心丸,“一汤”是指龟龄集酒。公司产品营销策略注重历史传承和品牌底蕴。
投资者对龟龄集产品的关注度较高,纷纷建议公司提升其经济效益,并建议将其转型为OTC药品。广誉远回应称,由于龟龄集处方、工艺等核心技术曾被审定为秘密级国家保密技术,目前处于未解密状态,转型为OTC药品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
对于广誉远未来的发展,专家建议公司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加强成本控制,并推动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