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升级 共识机制 PoW POS

文章内容清晰地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和具体方向,对PoW和PoS的优缺...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区块链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可扩展性、安全性、隐私保护等问题。 内容升级改造,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区块链技术的性能和效率。具体来说,升级改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共识机制的改进: 目前...

还有 3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36人围观

置顶 金融信息

eUSD Card:连接加密货币与全球支付的桥梁

区块链研究 区块链研究 发表于2025-02-08 浏览74 评论1

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行业和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的用例,加密信用卡建立了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之间的桥梁,使得消费加密货币变的非常简单。

什么是eUSD Card?

eUSD Card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传统的出金方式要将资金换成法币再消费,资金转换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和汇率的损耗,eUSD Card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的信用卡,能直接消费加密货币,减少了法币和数币之间兑换的时间成本。 第二个痛点是,部分地区因银行基础设施问题无法快速方便地获得美金支付的能力,对于手头没有VISA/MASTER卡的中小企业主来说,当需要订阅的服务只能支持VISA/Master卡时,能快速拥有一张VISA/MASTER卡能快速解决问题。

eUSD Card有以下产品特性

  1. 支持10+种加密货币充值

    1. 充值不需要任何手续费,且实时到账。
    2. eUSD Card携手行业领先的非托管钱包供应商CoinsDO,为客户的资产安全保驾护航
    3. 目前支持的币种:

      • 稳定币:USDT/USDC
      • 主流币:BTC/ETH/SOL/BNB/TRX
  2. 能在各大电子钱包使用

    1. 支持Apple pay/Google pay/微信/支付宝绑定使用
    2. 支持虚拟卡和实体卡,实体卡预计将在3月份推出
  3. 支持发布联名卡

    1. 我们支持定制卡片设计,将客户的企业Logo打印在卡片上,帮助合作企业吸引品牌的忠实用户,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
  4. 借助VISA卡组织网络

    1. eUSD Card支持全球210多个国家、5000万个商户进行快速支付
  5. 多重安全防护

    1. 3D Secure(3DS)双重验证,有效防范盗刷风险。
    2. 支持最新Passkey/FaceID功能,保护信息安全
    3. 一键冻结卡片功能,用户可随时在线冻结/解冻卡片,保障资金安全。

使用场景

eUSD Card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1. Web3用户:

    Web3用户天然有将加密货币用于日常消费的需求,以往的经验中,往往是将加密货币转成法币,这个转换需要的时间和转化成本。Web3用户可以直接充值即可使用卡片。

  2. 订阅云服务/Saas/广告:

    大多数线上云服务、SAAS软件支持VISA/Master卡进行支付例如,我们的客户将eUSD Card用于Facebook广告,Facebook广告的平台风控规则比较严格,稍有不慎就会被封号,一旦封号就会陷入业务停滞的危险。eUSD Card支持多卡功能和限额功能,降低封号之后无卡可用的境地,同时方便企业和个人进行账单和资金管理。

  3. 经常外出旅行的“空中飞人”:

    这类用户核心诉求第一是强大的跨境支付能力,eUSD Card几乎支持任意币种,支持超过5000万商户进行支付,能完美满足跨境支付的需求。第二是防止盗刷。针对防盗刷,eUSD Card的建议是限制卡片的消费额度,开启3DS验证,一旦发现盗刷行为,立刻冻结卡片,最好绑定Apple/Google等信誉良好的钱包使用,这类钱包不会暴露您的卡号/CVC等敏感信息。

  4. 远程&跨境支付:

    随着远程和跨国办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进行跨境支付服务费、房租、工资等。eUSD允许通过转账非常方便地将资金转给收款人,同时也支持将eUSD Card绑定到付款平台和支付平台进行代扣等。

未来展望

  • 支持自托管钱包:允许用户绑定自己的钱包,自行管理私钥
  • 支持理财定投功能:允许用户的闲置资金产生利息,产生利息可以直接用于日常消费

关于 eUSD.com

eUSD.com 是一家区块链技术企业,专注于加密钱包和支付解决方案,致力于降低加密货币的使用门槛。团队成员有超过10余年的金融服务行业的经验,核心成员来自于知名金融公司。

官方网站: https://eusd.com

Twitter: @eUSD_Card

联系方式: cs@eusd.mail.com

点击开卡: 连接

虚拟货币 以太坊 稳定币 USDT USDC

区块链分析

Sui链DeFi"春药"?Momentum是救星还是"毒药"?

author author 发表于2025-04-02 浏览17 评论0

DeFi 新秀?Sui 链上 Momentum DEX 的野心与隐忧

蹭热点?ve(3,3) 模式的复兴与 Sui 生态的渴望

Momentum 在 Sui 链上推出 ve(3,3) DEX,这步棋看似妙手,实则充满了对市场情绪的精确计算。ve(3,3) 模式并非什么创新,它本质上是对 Curve 及其衍生模式 Aerodrome 的一次“致敬”。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锁仓代币来获取治理权和收益分配权,试图在流动性提供者、交易者和协议之间建立一种微妙的平衡。然而,这种平衡往往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恶意攻击的影响。

Sui 链作为一个新兴的公链,迫切需要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来构建其生态系统。Momentum 的出现,无疑为 Sui 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问题在于,这种依赖外部项目来推动生态增长的策略是否可持续?Sui 链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是否足够强大,能够支撑起一个健康的 DeFi 生态系统?目前来看,Sui 的技术特性,如对象所有权模型和 Move 语言,虽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Move 语言的学习曲线较为陡峭,阻碍了大量开发者的涌入。此外,Sui 链的并行处理能力虽然强大,但在处理复杂交易时仍然可能遇到瓶颈。

与其说是 Momentum 看中了 Sui 链的潜力,不如说是 Sui 链需要 Momentum 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相互利用,而非真正的互惠互利。在 DeFi 的世界里,只有真正的创新和用户体验才能赢得市场,单纯的模式复制和炒作,终究会被市场所抛弃。

DeFi Sui 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 公链

金融信息

《缅甸地震:高楼崩塌,人性现形,Web3末日狂欢?》

区块链研究 区块链研究 发表于2025-04-02 浏览19 评论0

震颤之后:缅甸地震亲历与反思

2024年3月28日,那场发生在缅甸的7.7级地震,与其说是自然灾害,不如说是对人类社会脆弱性的一次残酷揭示。震波如同一只无形巨手,粗暴地撕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平静,将恐惧和不安播撒到邻近的泰国。四天过去,死亡人数的攀升仿佛无止境的噩梦,而更令人不安的是,信息的滞后和亲历者声音的缺席,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被延迟播放的灾难片中。

![/uploads/images/20250401/arjIuQJ6KuquKmd2s90URe4zhqqvceYV4EJ9gPtz.png]

身处清迈,我成为了这场震动的亲历者。震后最初的眩晕和无力感,让我意识到所谓的“现代生活”在自然伟力面前是何等不堪一击。原本想第一时间记录下这场经历,却发现自己连握住笔都异常艰难。更让人感到不适的是,最初几天,关于缅甸灾区的消息几乎被淹没在对曼谷“影响”的渲染中。这种本末倒置的信息流向,暴露出媒体对“国际化大都市”的过度关注,以及对真正灾难核心区域的漠视。

如今,每当窗外传来摩托车的轰鸣,我都会下意识地怀疑是否是余震来袭。夜里,那些虚幻的震感,更是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手忙脚乱地抓起手机,在地震监测网站上徒劳地寻找并不存在的“余震记录”。这种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让我意识到,地震带来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破坏,更是对心灵的长期侵蚀。与其沉溺于无端的恐惧,不如直面现实,深入了解这场灾难的全貌。

清迈余震:一场英语课上的意外插曲

课堂惊魂:地震袭来

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清迈一家语言机构上英语课。那一刻,桌椅的晃动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带着一种试探性的、迟缓的节奏。与其说大家在“感受到”地震,不如说是在“怀疑”地震是否真的发生了。这种集体性的迟钝,或许源于对身处异国他乡的某种麻木,又或许是对自身安全环境的过度自信。

几个来自中国的学生率先反应过来,迅速钻到课桌下,这种本能的避险行为,无疑是长期地震教育的结果。而我们的英国籍老师则一脸茫然,显然对这种天灾缺乏切身认知。第一波晃动稍缓,我立刻提议,“我们应该到外面空旷处去!”同排的同学转身想拿背包,我急忙拦住,“先出去吧,手机带上就好了。”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任何多余的动作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劫后余生:新词汇与社交

清迈以低矮的平房建筑为主,这在地震中反而成了我们的幸运。冲到室外时,已有一群人站在那里,神情各异,但都写满了不安。门前那平日里波澜不惊的鱼池,此刻却像被无形之手剧烈摇晃的咖啡杯,水花不断拍打着池壁。这种景象,远比语言描述更具冲击力,它直观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以及人类的渺小。

大家纷纷掏出手机,一边联系亲友确认安全,一边搜索地震相关消息。烈日当空,清迈户外的炽热很快让人难以忍受。当一切似乎恢复平静,我们又回到了教室继续课程。这堂英语课上,我们临时新学了两个新词汇:“earthquake”(地震)和“aftershock(余震)”。这种略带黑色幽默的场景,也算是苦中作乐吧。

![/uploads/images/20250401/oJOeMN7VnDeEkJQFmcYVtvB2sXNiFqpxYidFiiD6.png]

不久后,一次明显的余震再次袭来,我们又一次匆忙撤离教室。这时,我在手机上找到了地震相关的信息:震源位于缅甸曼德勒,距清迈直线距离494公里。所有的复杂慌张都结束于那堂英语课,之后和朋友见面聊天并和新朋友们吃饭。但那份震动,却如同一个隐形的幽灵,始终徘徊在我的感知之中。

Web3 从业者的震后众生相:一场关于个体应变能力的大考

去中心化的危机应对:个体即兴与群体互助

在清迈,我接触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Web3 从业者。当地震的震波穿透这座城市时,这群习惯了远程工作、崇尚去中心化理念的人们,面临着一个意料之外的挑战:没有统一的应急预案,没有公司安全主管的指挥,没有演练过的撤离路线。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危机管理者,即兴发挥着各自的应对策略。

社交媒体上,一位网友分享了他教科书般的应激反应:在感受到第一下震感时,他立即抓起所有电子设备,下楼冲到外面空地上,整个过程不超过20秒。这种高效的行动力,无疑是值得称赞的。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保持如此冷静。

一位朋友坦言自己在慌乱中甚至连衣服都穿不好——越是紧张,手指越不听使唤,平日里简单的动作在危急时刻变得异常困难。另一位从业者分享道,原本正在开会,只能抱着笔记本电脑往外狂奔。还有开发者分享,第一反应是保存代码,生怕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甚至有团队原本计划在那个时间发布新版本,但因为地震不得不延时发布。这些略带狼狈的细节,构成了Web3从业者在灾难面前的真实群像。

漂泊者的脆弱:突如其来的归乡之念

长期漂泊在外的从业者表示,或许会有一刻突然很想家,体验到了漂泊的心酸。这种突如其来的归乡之念,或许是对自身处境的重新审视,又或许是对安全感的本能渴望。在清迈的各类交流群里,实用信息也在迅速传播:从余震预警时间到地震避险注意事项,尽最大可能地为彼此提供帮助。这种互助精神,是去中心化社区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在危机时刻最宝贵的资源。

清迈虽然是距离缅甸最近的泰国城市之一,但好在大多是平房,实际损失并不是很大。少有的几个高楼住宅出现建筑柱子弯曲、墙体脱落有裂缝等问题,暂时禁止入住。一些互助群也在将自己的多余的平房和别墅借给回不去高层建筑的住户。

曼谷的崩塌:不只是高楼倾覆,更是城市脆弱性的暴露

能量的传递:地质结构与城市风险

相比清迈,曼谷的灾情要严重得多。尽管距震中超过1000公里,但曼谷一栋未完工的30层高楼在震波中轰然倒塌。除此之外,高层建筑的震感尤为强烈,多栋豪华酒店的顶层无边泳池里的水像瀑布一般飞溅而出,从50层高空洒向街头,这一幕成为此次地震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之一。

![/uploads/images/20250401/G7BUFj4AViYDgpi4cHbl6HFOmshjbNF69Twtj2pI.png]

为何曼谷会受到如此严重的影响?地震学家指出了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这次地震震源极浅,仅10公里深,大大增加了地表震动强度;其次,这次里氏7.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甚至超过了广岛原子弹;更关键的是,震源所在的断层呈直线延伸,犹如一条高速公路,将巨大能量沿着1200公里的距离高效传递至泰国。

曼谷的地质条件更是雪上加霜——这座城市建立在松软的沉积层上,犹如一块巨大的果冻,当地震波穿过时,不仅没有衰减反而被放大。这种地质结构,让曼谷的高层建筑更容易产生共振,从而加剧了破坏。更令人担忧的是,曼谷的城市规划长期缺乏对地震风险的充分考虑,许多建筑的抗震能力不足,这无疑增加了城市的安全隐患。

瘫痪的城市:交通拥堵与活动取消

社交媒体上很多用户反应,受地震影响,曼谷的城市交通基本瘫痪,地铁暂停服务,道路拥堵持续数小时,普通半小时的回家路程变成了漫长的四五小时煎熬。这种交通瘫痪,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阻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

原定于次周(4月2日至3日)在曼谷举行的东南亚区块链周(SEABW)也不得不紧急取消,官方表示将使用其渠道帮助受灾民众建立联系,虽然一些周边活动仍计划进行,预计参与人数将大大减少。这次活动的取消,不仅对Web3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暴露出大型活动在突发灾难面前的脆弱性。

灾难面前,Web3 能做什么?捐赠之外的深度思考

加密货币的局限与价值:紧急援助的权宜之计?

![/uploads/images/20250401/tdD5aN0sQC8Z7wK8I6VosYLOoB1TqgsFca2LZdO9.png]

以上的视角只是这次灾害中的一个不幸又幸运的缩影。在边境另一侧,缅甸的情况更为严峻。这场地震是自1912年以来缅甸最强烈的地震,至少2000人死亡,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Web3行业能做些什么?

3月29日,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宣布将向缅甸和泰国各捐赠500枚BNB,并表示如果没有现成系统,将依靠Binance及其泰国分支机构进行善款分发。币安慈善机构和捷克共和国共同捐赠150万美元,直接支持受影响的用户。IOST 基金会表示,“Web3 不只是代码和资产——它还与人有关”,并设立了两份透明的捐赠合约,承诺“100% 善款将直接用于当地救灾”,并表示“IOST 基金会将提供等额匹配捐款”。

据Decrypt整理,多个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已开放数字货币捐赠渠道。

捐赠无疑是当前区块链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当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传统银行系统暂时瘫痪时,加密货币展现出其作为紧急援助工具的独特优势。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密货币的价值波动性和监管不确定性,也限制了其在人道主义援助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密货币捐赠能否真正到达需要帮助的人手中,仍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重建信任:Web3 在灾后重建中的潜在角色

当我们思考区块链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时,或许答案就在实实在在的人道主义应用中。灾情中除了直接的资金捐赠,是否可以用其充当重建信任、连接资源和赋能社区的工具?例如,建立去中心化的紧急通信系统,确保信息能够自由流通,不受审查;构建不依赖传统基础设施的资源协调平台,高效地分配救援物资;以及建立真正透明的救灾资金追蹤机制,防止腐败和滥用。

Web3 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它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如何在灾难面前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但这需要我们跳出炒作和投机,真正将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始终将人文关怀置于首位。

Web3 BNB IOST 捐赠 灾后重建

金融信息

《特朗普捅破天!黄金狂飙3100,美元霸权末日竟已来临?》

author author 发表于2025-04-02 浏览16 评论0

黄金暴涨背后的喧嚣与真相: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的金融暗涌

市场回顾:狂飙突进的黄金与步履蹒跚的白银

最近这波黄金的涨势,用“疯狂”二字来形容绝不为过。金价一路高歌猛进,轻轻松松突破3100美元大关,季度涨幅更是创下了近四十年的记录。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入场的人,恐怕肠子都悔青了。但与此同时,白银的表现就显得有些差强人意了。虽然也跟着黄金沾了点光,但涨幅明显逊色不少,总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仅仅用“工业属性拖累”来解释,未免太过简单粗暴。

消息面解读: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与摇摇欲坠的美元霸权

要理解这轮黄金上涨的逻辑,就必须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看看那位“懂王”特朗普又在搞什么幺蛾子。他挥舞着关税大棒,声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关税政策不仅会加剧全球贸易摩擦,还会推高美国的通胀水平,最终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极其危险的。

拉加德那番“欧洲应走向经济独立”的表态,绝非空穴来风。欧洲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替代方案,试图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对美元霸权的冲击将是巨大的。而黄金,作为一种传统的避险资产和价值储备手段,自然会受到追捧。

多空博弈:谁在助推黄金?谁在拖累白银?

那么,究竟是谁在助推黄金上涨?除了那些寻求避险的投资者之外,各国央行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全球央行都在悄悄地增持黄金储备,以对冲美元贬值的风险。这种趋势,无疑为黄金价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反观白银,情况就复杂得多。一方面,白银的工业属性使其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美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白银的需求自然会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期现套利盘的运作也加剧了白银价格的波动。这些资金往往会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短期内扰乱白银的走势。

后市展望:3200美元?痴人说梦还是触手可及?

展望未来,黄金的上涨势头还能持续多久?3200美元的目标价位真的能够实现吗?我认为,这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只要“去美元化”的趋势不发生逆转,只要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黄金就依然具备上涨的空间。当然,金价在新高位置也可能面临获利回吐的风险。但只要金价能够在3000美元上方企稳,总体上依然是易涨难跌的格局。

操作策略:是时候抛弃“逢低买入”的陈旧观念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操作策略呢?我认为,是时候抛弃“逢低买入”的陈旧观念了。在市场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盲目抄底很可能会被套牢。更明智的做法是,保持低多思路,或者逢高卖出虚值看跌期权,赚取时间价值。

而对于白银,我的建议是逢低分批买入套保,控制成本。切记不要盲目追高,更不要试图预测市场。

资金面观察:ETF持仓背后的真实意图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资金面的情况。近期,黄金ETF的持仓量持续回升,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看好黄金的未来。但与此同时,白银ETF的增持幅度却相对有限。这或许暗示着,市场对白银的信心依然不足。当然,ETF持仓量只是一个参考指标,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它来判断市场走势。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基本面,把握市场的脉搏。

黄金 美元 特朗普 关税 避险资产